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长春市纸张进口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237
专题名称:
长春市纸张进口情况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91.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纸张是城乡人民日常需要的用品,解放前为主要进口商品之一,进口量不断增加。据统计1878年至1883年从营口进口的各种纸张年均约9205担(约460吨)①。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经大连、营口两港年均进口4069吨,较大连开港前增加7.8倍②。1912年至1931年经大连、营口、丹东三港年均进口量7211吨,比清末最后5年又增加77.2%③。沦陷后的1932年至1938年经南满三港平均进口量12788吨,又比民国时期平均增加76.2%④。 进口的纸张,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有粉连纸、壁纸、半纸、草纸、毛边纸等,开始完全是日本制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他外国制品开始进入。1918年日本制品占88.7%,其它外国制品占11.3%⑤。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后,福建、营口、吉林省造纸工业的发展,大量购入上述国产的表彰纸、白管纸、海纸、毛头纸、白窝纸等当地中国人特殊需要用纸,日本制品比重进一步下降。1926年长春市场上的纸张中日本产品占54.4%,其他外国制品占10%,国产品占到41.1%⑥。 沦陷时期,随着统治机构集中于伪首都,长春的纸张进口大量增加。1932年至1938年进口8.9万吨,年均1.2万吨,比民国时期年均增加72.2%,占主要商品进口总量也由清末、民国时期的第六位、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⑦。这个时期进口的纸张主要是作为新闻出版及办公用的新闻纸、薄页纸、有光纸等。这些纸张则完全是日本产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概况,包含对外经济贸易的兴起与演变、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机构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