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长老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44
颗粒名称:
一、长老会
分类号:
B979.234
页数:
6
页码:
170-17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的宗教志的基督教的前宗派会体的长老会,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属于加尔文宗。新派依据加尔文宗的教会组织原则,由各教会从教徒中推选领袖数人,称做“长老”,参加教会管理,但不做为专职的宗教职业者,仍继续从事世俗职业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长春市
基督教
长老会
内容
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属于加尔文宗。新派依据加尔文宗的教会组织原则,由各教会从教徒中推选领袖数人,称做“长老”,参加教会管理,但不做为专职的宗教职业者,仍继续从事世俗职业。加尔文宗教会实行“长老制”,专职牧师受全体教徒所授权的长老们聘任,牧师在长老们的委托下,管理教会的教务工作。“长老制”于16世纪产生于苏格兰,主要分布于英、美等国。伴随殖民主义者侵略而传入中国。
长春基督教长老会:清同治六年(1867)英国爱尔兰长老会宣教士宾维廉到中国东北地区营口传教,1868年在营口创立两处福音堂。1872年苏格兰一致长老会派宣教士罗约翰、马钦泰到营口,转赴奉天(今沈阳)创立教会。光绪十七年(1891)4月16日,在奉天小河沿地方,爱尔兰苏格兰两长老会开会,决定统一传教活动,成立满洲长老会公会,公推马钦泰为会正。1895年在奉天、吉林等处成立长老会教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长老会公会在中国东北地区划立三个教区,即辽东、辽西、吉林三区,区成立中会,长老会公会易名关东大会(解放后易名东北大会)。1925年关东大会冠名中华基督教会,简称长老会。1931年将三个中会扩展为八个中会,各中会皆冠以地名称之。吉林省有吉延中会和长榆中会。其中长榆中会在今长春市行政区域内。1934年8月,伪满洲国政府决定,中华基督教会易名“满洲基督教会”,脱离中华基督教会。从1942年开始英国停发津贴。东北地区解放后,1950年英国长老会负责人傅乐明牧师,将中国东北地区各地长老会的房地产,移交给中国当地教会接管,傅乐明等6名英国宣教士撤离中国回国,撤离时留下津贴15亿元东北币。
解放前,长老会在东北地区分设18个教区,其中在今长春市行政区域内有长春教区和榆树教区两个。
长春教区:设在长春基督教会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立东北吉林中会,辖长春教会。1931年重划教区,成立长榆中会,辖长春教会。东北沦陷期间重划教区,成立长春教区,长春教区辖长春、农安、德惠、伊通等县9处教会。在伪新京特别市区内除长春教会外还有二道河子教会、和顺乡教会、宋家洼子教会。
伪新京特别市二道河子教会:创立于1934年3月1日,张子铎牧师创办,初址在西二马路,信徒20人左右。1936年迁移到南大街头道街口,张去职后由王作光牧师接任。1938年1月1日,刘光照牧师接任,会址迁移到吉林大路北。是年,英国停止了津贴(1935年至1937年间发津贴3000元)。1939年11月,在和顺胡同(即和顺五条)36号新教会建筑工程竣工,信徒约70人。1943年聘阎崇道主持教会工作。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由梁德惠负责,1947年张思昌。1951年向政府登记,负责人周化彬,传道员1人,长老1人,执事9人。信徒中受洗者102人,未受洗者50人。1955年3月,在周化彬主持下,宣布二道河子教会退出长春基督教三自爱国筹备委员会,脱离中华基督教会东北大会①(中华基督教会:基督教新教一些相近宗派在中国共同设立的联合性教会。主要由美、英、加、澳、新等国传教差会,在中国所设教会联合而成。1927年由16个这类差会协商建立,不久又有另外3个差会参加。多数属长老宗,形式上共同采用长老制。解放后,割断了与差会的关系而参加三自爱国运动。)。5月在东北大会理事长孙鹏翕等人主持下,整顿二道河子教会,停止周化彬的传道工作,组成7人执事会主持会务,7月聘刘福新牧师主持二道河子教会宗教活动。1957年信徒177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了宗教活动,将房子租给和顺标牌厂,面积约213平方米,1971年由房地局接管。
长春和顺乡教会:创立于1934年,当时是福音堂,传道人郭勇三。创办之初租临河街二条两间房,差会每年补助240元,信徒25人。1936年教会迁到和顺三条8号处,房十五间。1938年英国差会停止津贴,传道人杨广恩。1939年重建礼拜堂,竣工后命名和顺乡基督教会。1940年牧师杨广恩,长老李秉和。1942年杨广恩辞牧师职,传道员常世恩。1944年负责人张思昌,信徒70人。1946年秋创办贫儿义务学校。1946年与和顺五条教会办理合并手续,1947年正式合并,名为长春和顺区中华基督教会。1948年4月贫儿义务学校停办。1948年10月,周化彬到教会传道,1951年1月信徒113人,1955年7月牧师刘福新。
长春宋家洼子教会②(1993年8月12日,正式恢复宗教活动,地址移到宋家洼子扶余路4号,是基督教活动点。):在今宽城区柳影路,创办于1946年2月。初由安静涛、王敬勤、郎廷信等人,请信义会赵纯璧(女)到会传道。1948年受战事影响而停顿了宗教活动。1951年3月向政府登记,执事3人,信徒25人。1960年7月18日,撤销教会。
农安镇教会:1920年长春基督教会派牧师戴锡恩到农安传教,农安镇南门外张振汉兄弟3人接受洗礼入教。1921年3月,创立农安县基督教长老会,信徒85人。是年,在南关购地修建青砖瓦房五间,其中三间做礼拜堂,一间做祷告室。1924年增建三间做传教士宅。1926年牧师戴准试,长老张振汉。1938年牧师1人,信徒13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教会被拆除。
德惠镇教会:创立于1925年7月6日,长春基督教会派张云阁、雍剑秋两人,到张家湾(县城)租赁瓦房四间。1937年信徒约50人。
德惠县朱家城子教会:在朱家城子镇内,创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传道员李维华,信徒约400人。
榆树教区:光绪十七年(1891)创立榆树福音堂,1907年后隶属于吉延中会。1913年成立教会。1916年英国牧师米德竣从吉林迁入教会牧师府,1919年米牧师去沈阳,1921年英国牧师文安德到教会。1928年文安德去长春,英国牧师马心田到教会。1931年榆树教会隶属于长榆中会。1932年英国牧师张士敦(苏格兰爱尔兰教士协会总司库)到教会(他不住榆树,在长春教区遥领到1941年)。1938年秋,召开榆树教会联合会,15个教会代表集会,成立榆树教区董事会,会正韩子朴,司库孔玉轩,书记王忱,董事张绍华、刘玉书。榆树教区住榆树教会内,辖榆树、五常、舒兰、扶余四县教会。其中榆树县境内教会有,闵家、黑林子、向阳泡、泗河、灰菜沟、五棵树、弓棚子、大八号、大新立屯、下洼子、土桥子等11个地方的堂口和祈祷处。五常县的8个村屯、舒兰县的5个村屯、扶余县的2个村屯,建立教会、福音堂或祈祷处。东北沦陷期间,上述四县共有26个教会和堂口。
榆树县教会: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英国牧师盖雅各到榆树传教,创建福音堂。宣统元年(1909)闵家镇西八家子屯刘文瑞加入基督教,回乡后发展范子爱、芮育民、刘世宽等人入教。宣统三年(1911)刘世宽家迁入县城,发展一批信徒,在刘世宽家(开设永生隆药店)做礼拜,后捐款在县城正大街购置十五间房舍,设福音堂和牧师府。1913年正式创立县教会,英国牧师杜荣本主持圣礼仪式,由7名成员组成教会执事会,首任牧师刘文瑞。1915年英国差会在县城西门里建筑牧师府五间,原建牧师府改为妇女学道馆。1920年英国差会在牧师府后院建筑三栋砖木结构校舍,创办基督教私立文华学校,设小学班、高级班和中学班,英国牧师米德竣担任中学班英文教师。第二任牧师(1932)中国范子爱。1935年创办“儿童主日学”(1940年停办)。是年,范牧师去五常县。第三任牧师王忱(又名王信之)。1938年选韩子朴、李如西、张绍华、吴文会等为长老,修缮教会房舍扩展成十七间,停办文华小学,卖掉菜地3垧。1941年秋,牧师王忱登报声明,与英国差会脱离关系。1942年建大礼拜堂。1943年将教会八间房舍改建成旅馆,名曰永安旅馆。第四任牧师(1944)丁致和。解放前曾选送6名信徒入沈阳神学院。
榆树县闵家教会:创立于光绪十九年(1893),1937年传道员沈永昶,信徒131人。
榆树县弓棚子教会:创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先是程万才、吴佐臣、王珠等人,在榆树镇受洗入教。光绪二十三年英国牧师杜荣本,派王福祥到弓棚子村传教,租房,创立教会。半年后突遭火灾,教会活动停顿。1898年派周(马)国安到弓棚子传教,1910年春再立教会,1915年停顿。1933年再立教会,教士冯希学,1935年王德林,1937年4月1日山雨辰。信徒约330人。
榆树县大八号教会:英国牧师米德竣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立。先派郭永春到大八号村传教,1907年前后最兴旺。传教士1908年张臣,1910年周(马)国安,以后有冯希学长老前来布道。
榆树县黑林子教会:创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1937年传道员刘福新,信徒310人。
榆树县泗河村教会:1911年创立,传道人1名,信徒172人。
以上长老会所属的各处教会、堂口,1942年3月,被伪满洲国政府编入伪满洲国基督教联合本部。1957年3月,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根据中华基督教会长老会上层人士要求,同意中华基督教会派蔡志澄牧师(博士)到东北地区整顿教会。决定东北大会名称保留,李芳园牧师当选为东北大会副主席。其下按省行政区划成立区会。吉林区会办事处设在长春市西五马路中华基督教会内,区会会长李芳园牧师(兼),苏赛光等8人为委员,干事2人。辖教会12个。信徒的宗教活动与当地的基督教会(或活动点)实行联合礼拜。
朝鲜基督教长老会:解放前,东北地区中国朝鲜族和未加入中国籍的朝鲜人的基督教信徒,自成教会,分别隶属于朝鲜基督教各宗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鲜平安北道基督教长老会,派金振瑾、韩敬熙等牧师,到中国东北延吉府地方,在中国朝鲜族聚居区传教,相继在各地创立教会。东北地区沦陷后,1939年9月15日,按照伪满洲国政府要求,成立“全满朝鲜耶稣教长老会联合会”,管理东北地区朝鲜基督教长老派所属的东满、南满、北满、奉天、营口等5个长老会。奉天长老会辖58个教会,教牧40人,信徒8452人,其中伪新京特别市有4个教会,即伪新京特别市2个、万宝山和九台各1个。
伪新京特别市中央教会:创立于1936年7月,地址在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梅枝町四丁目128号(今宽城区厦门路)。1940年布教者4人,信徒476人,负责人金昌德。
伪新京特别市第二教会:创立于1937年7月,地址在长春县韩家屯。1940年布教者长野正植(日),信徒120人。
万宝山教会:创立于1936年8月,地址在长春县(今德惠县)万宝山村。1940年布教者金道渊,信徒26人。
下九台教会:创立于1937年7月,地址在今九台市火车站附近。1940年布教者金元辉,信徒60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