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会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34
颗粒名称: 七、教会学校
分类号: B977.234
页数: 2
页码: 145-146
摘要: 本节记述长春市教会学校,其中包括了长春益华小学、益华小学系天主教会小学。
关键词: 长春市 天主教 教会学校

内容

长春益华小学:创办于1912年11月,法国神甫施德创办,仅招男童。地址在长春东三道街,在天主教堂之东,与教堂仅一墙之隔。东北沦陷期间,1934年易名晓钟国民优级学校,1939年后仅招女生。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复称益华小学。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3月1日,更名东三道街私立小学,1951年7月22日,学校董事会决定移交给人民政府,政府接管后改为公立,易名东三小学,当时在校学生322人,教师6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易校名春临小学,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扩建校舍,成为今长春市一○一中学。
  益华小学系天主教会小学,教师多半是天主教信徒,学生亦大多是信徒子女,1922年教师3人,学生70人。学生最多时400余人。课程设置,除普通学校必修课外,每周都有一节宗教课。外地来读的信徒子女,住在教会宿舍。1950年得外国津贴1105.7万元东北币,收学杂费278.3万元东北币。
  1951年3月向政府登记,校长1人,教员7人,杂工1人,校董事会5人,在校学生308人。
  益华小学自1912年创办伊始,由法国神甫担任校长。中国人担任校长者李景龙、何其文(1916)、白云樵神甫(1920)、郭佩石神甫(1923)、孟广仁神甫(1928)、丁鹿樵神甫(1929)、张振世(1939)、丁慕南(1945)、赵之光(1950—1951)等。益华小学教师都是天主教信徒,开设英语,教学质量在当时的长春颇有名望。
  长春益华小学分校:设在西三道街仁慈堂院内,由法国神甫沙晴浦主持,专收信徒的女孩,在院内住宿,但学生不多。“八·一五”光复后解散。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