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寺办自养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15
颗粒名称:
五、寺办自养企业
分类号:
B967.234
页数:
2
页码:
96-97
摘要:
本节记述长春市寺办自养企业,寺的经费来源主要靠自养,即靠清真寺办小型企业,以企业的收益养清真寺的经济开支。
关键词:
长春市
寺务管理
清真寺
内容
清真寺经费,解放前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靠回族群众捐助,每建一处清真寺,当地回族在乡老会的主持下,自动拿“钱粮”,不足还可以派人去外地回族中募捐,称“写钱粮”。寺内用费,亦均由当地回族群众负担。阿訇的“束修”(年薪),每年付给一次,各地数量不等。寺内花费,每月还要在群众中写一次“月费”,数额不限。此外,每星期五(主麻日)收一次“桶子费”,由寺内掌教手持小木桶,到回族人家,不分男女老少自愿往桶里掷钱,统一拿回寺内。第二,靠清真寺房地产收入。城镇置房出租,农村靠土地出租。例如长春市清真寺,1941年房租、地基租、施舍、月费、柴炭补助、桶子费等9项收入为16684元,1942年工薪、赏与、伙食、文具、水电煤柴、修缮等9项开支为15655元,余1029元。第三,屠宰刀费收入。各清真寺屠宰牛羊的收费,俗称“刀费”,数额因地而异。
清真寺经费,解放后废除了宗教封建剥削制度,解除了回族群众的经济负担。寺的经费来源主要靠自养,即靠清真寺办小型企业,以企业的收益养清真寺的经济开支。例如九台镇清真寺,“文化大革命”前办了一处食品代销店,1984年办了一座圆盘锯木材加工厂,靠加工厂的经济收入解决清真寺经费问题。长春市长通路清真寺于1987年6月创办了铆焊厂,工人12名,年创收约2.3万元。德惠县德惠镇清真寺,市县拨款4万余元,又自筹和借贷一部分资金,1985年创办回族食品厂和回族食品门市部,建筑面积146平方米,是年中秋节前投产,生产加工各种清真糕点,中秋节之际,向市场投放了4000公斤清真月饼,满足了城镇回族群众的需求,且供应德惠火车站过往的回族旅客,远销榆树,农安等县。食品厂和门市部,安排了25名回族青年就业。该厂平均每年向清真寺提供1万元经费,清真寺完全实现了自养。榆树县五棵树镇清真寺1985年办起一处酿造厂,生产酱油、醋等,日产量400余公斤,年获利约3000余元。它的创办既满足了城镇回民群众的清真食品需要,又解决了清真寺自养问题。农安县农安镇清真寺于1983年创办清真饭店,营业情况较好,月平均给清真寺1600元,做为寺的自养经费。榆树县榆树镇清真寺于1988年创办牛羊屠宰厂。九台市团结清真寺于1984年创办电锯加工厂和建材经销部。这些寺办企业的经济效益表明,寺办自养企业政策是可行的。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