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区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民政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79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社区服务
分类号: D632.1
页数: 4
页码: 283-2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的社区服务工作,是1987年在原基层创办的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居民服务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长春市 社会福利

内容

长春市的社区服务工作,是1987年在原基层创办的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居民服务业。其内容,主要由社区福利服务业和便民利民服务业组成。它既区别于救灾救济的传统福利工作,又区别于乡里民间“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是解决社区居民社会服务需要的一种较好形式。
  至1988年末,长春市初步形成了以街委为主体,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红白事”、便民等6个方面为对象,以孤老服务站、孤老包护组、老年人婚姻介绍、幼儿园、学前班、小饭桌、安置残疾人就业、康复、残疾人婚姻介绍、军人家庭服务、殡葬改革、便民利民等16个服务项目为内容的社区服务框架,并开始向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社区服务的兴起与发展,对加强长春市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城市综合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长春市区各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万之多,占城市总人口的7%以上。其中孤寡老人和子女远离身边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达2350人,占城市老人总数的2%,他们半数以上靠国家救济生活。长期以来,因长春市区仅有一所社会福利院,而且地处偏远,相当一部分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就地就近集中供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供养方式已由过去的分散为主向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办养老事业的局面。至1988年末,长春市已有街委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收养老人的场所11个,集中供养老人104名,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分散供养的社会孤老,普遍进行了群众性包护活动,由传统的救济保障向救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全市共办孤老服务站85个,服务对象1329人;孤老包护组1231个,被包护1347人。在包护活动中视老人的不同情况,实行“五包三固定”,即包送粮煤菜,包送医药和病重护理,包清扫室内外卫生,包拆洗和制做衣被,包日常生活料理;固定对象,固定包护任务,固定包护单位和人员,实现了老人买粮买煤不用愁,维修房屋不用愁,生活料理不用愁。长春市还建有老年人活动站238处,为老人提供了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场所。
  长春市双职工子女入托难、教育难的问题,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为此,一些街委陆续建起了幼儿园,并在驻街委学校的支持下办起了学前班。结合社区服务,有的街委开办了“小饭桌”,为小学生热饭、备饭,解决双职工家庭小学生午饭问题。有的街委举办了课外管理辅导站(班),解决“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安全和辅导问题。至1988年末,东站十委已形成从幼儿入托到学前教育、到课外辅导、到小学生午餐的“一条龙”服务。南街办事处的1754名幼儿,已有1473名入托,占全街幼儿总数的84%,其中入委办托儿所415名,入个体幼儿园322名,入单位幼儿园736名。长春市已形成全社会办托幼事业的网络化体系,对解放生产力,完善社区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怀和帮助。据1987年统计,长春市城镇有残疾人7426人,其中盲人582人,聋哑人1595人,肢残人3319人,智残人1930人。为给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长春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为残疾人服务活动。1987年,宽城区对残疾人开始进行的系统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行为康复、社会康复和医疗康复,效果尤其显著。至1988年末,全市街委、福利厂已举办各种医疗康复站、智力康复站、残废婴儿寄托所、弱智儿童辅读班、聋人听力矫治中心等81个,对各类残疾人有计划地进行职业康复、行为康复、教育康复。全市还成立残疾人婚姻介绍所71处,经介绍喜结良缘的就有70对。通过为残疾人开展的系列服务,不仅解决了残疾人自身的各种困难,也减轻了残疾人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压力。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居民家庭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突出起来。创办小型多样的便民服务网点,为居民快节奏地生活提供了条件。长春市的街委本着因地制宜,灵活方便,小型多样的原则兴办便民利民服务,为居民提供越来越多的方便,以适应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东站十委便民服务队自1987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服务项目,现已做到居民做衣、买粮、孩子入托、家电修理、房屋修理、扒炕抹墙、装修土暖气、室内装璜等15个项目不出委。桂林街道办事处在5个居民委员会办起社区便民服务站,开展“十代”服务,即代买粮煤、代订牛奶、代送儿童入托、代送病人就医、代办储蓄、代寄邮件、代修家用电器、代换液化气罐、代拆洗衣被、代做单棉衣。至1988年末,长春市街委共建起便民服务站377个,服务项目达百种,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激发了职工参加生产和做好工作的积极性。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民政志

《长春市志 民政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重点记述解放以来40年,注意反映长春民政工作的地域特点,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全书分行政区划、基层政权、优抚、退役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民政经济、婚姻、殡葬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