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民政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740
颗粒名称: 三、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分类号: D632.3
页数: 2
页码: 85-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3年至1988年长春市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情况。
关键词: 精神文明 长春市 拥军

内容

长春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在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从1983年开展以来,逐步向纵深发展。军警民共建对子,由1983年的300对,到1988年发展到1150多对,呈现了军民共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的趋势。以汽车厂和81025部队、吉林工学院和81103部队等为“龙头”的高层次的共建对子,已发展到40对,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与驻军结成的共建对子也有3对。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长春市的两个文明建设。
  军民共建的内容不断深化。由改变市容、街路面貌发展到军民共育“四有”公民;由“做好事送温暖”发展到向群众宣传政策,传播知识,为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1987年,长春市驻军采用骨干、领导力量相对集中的办法,抽调具有一定法律基础知识的官兵11067名,与地方联合组成84个宣传队(组),深入到88个乡镇、50个街道办事处、961个村、3718个自然屯、1127个居民委,宣传普及了《刑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条例》等10个法律、法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的法制观念,推动了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好转。司法部门把它称为“吉林省没有先例”,“全国也绝无仅有”的社会大工程。这次活动的经验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普法会议上进行过介绍,新华社、《解放军报》、《法制日报》等新闻单位也作了大量的报道。
  在军民共建活动中,驻长部队以长春为“第二故乡”,积极承担抗洪抢险、抢晒粮食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加一汽二厂区、长春第二热电厂、市人防商场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为长春的公益工程事业贡献力量,完成了拥政爱民的许多“重点工程”。从1985年开始,吉林省军区、81021部队、省武警总队等部队,连续3年参加伊通河治理。3年中,共出动兵力26.9万人次,出动车辆、机械24162台次,清挖土方46.4万立方米。81021部队还把吉林省奖给的10万元抗洪抢险奖金赠给治理工程,把昔日垃圾淤积、蚊蝇孳生的“龙须沟”建设成带状滨河公园。1985年以来,驻长部队还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植树879.6万株,铺草坪51.3万多平方米,为长春市的“森林城”建设作出了贡献。1986年6月13日,长春光机所液化气站发生火灾,81021部队汽车一连闻讯后,28名官兵立即赶赴现场,与大火搏斗。他们冲进库房,不顾房屋随时倒塌,液化气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奋力抢运滚烫的气罐。28名官兵普遍被烫伤,有的三次负伤仍不下火线。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在消防队的配合下,终于将库房400多个液化气罐全部运出,使国家财产免遭重大损失。
  驻长部队发挥医疗单位多、军事院校多的优势,积极支援地方发展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事业。自1983年到1988年的5年间,部队为地方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3914期,有60万人次受到培训。208医院、空军长春医院和省武警医院等医疗单位,为地方群众诊治疾病25.7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74万人次。208医院自开诊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以来,20年间共诊治6万多例,患者遍及全国30个省市和13个国家与地区,还面向全国开办了多期小儿麻痹医师培训班,培训小儿麻痹医师2万人。空军第二航空学院、解放军农牧大学、装甲兵技术学校、39001部队、空军第七飞行学院等单位,还发挥自身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帮助地方发展经济,先后转让的科技项目或帮助技术攻关的项目412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在维护社会治安中,驻长部队与地方开展联防联治,派出兵力参加地方巡逻,为长春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省武警总队一支队一中队与宽城区铁西街道办事处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针对这一带治安情况差的问题,部队派出巡逻小组执勤,仅1983年就抓获犯罪分子30多人,被市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为了总结军民共建经验,1987年7月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了长春市军民共建理论研讨会。推荐给大会的40篇论文,有22篇被评为优秀论文,编成《军民共建论文集》出版发行。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民政志

《长春市志 民政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重点记述解放以来40年,注意反映长春民政工作的地域特点,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全书分行政区划、基层政权、优抚、退役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民政经济、婚姻、殡葬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