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抓“嘎拉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638
颗粒名称: 六、抓“嘎拉哈”
分类号: G898.2
页数: 1
页码: 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游戏娱乐项目抓“嘎拉哈”的基本情况。“嘎拉哈”是东北地区一种古老的玩具,实际上是猪或羊的腿骨与胫骨相连的一块骨头,经蒸煮去肉脱脂后即成。抓“嘎拉哈”是满族人家女孩最喜欢玩的一种炕上游戏。
关键词: 长春市 游戏娱乐 抓“嘎拉哈”

内容

“嘎拉哈”是东北地区一种古老的玩具,实际上是猪或羊的腿骨与胫骨相连的一块骨头,经蒸煮去肉脱脂后即成。抓“嘎拉哈”是满族人家女孩最喜欢玩的一种炕上游戏。“嘎拉哈”农村每家都有,渐积渐多。多者几百,少则几十。为了美观,有的还涂上红、绿、黄、蓝各种颜色。其种类以猪“嘎拉哈”、羊“嘎拉哈”居多,山区亦有少量熊“嘎拉哈”,狍“嘎拉哈”,其中熊的最为粗大,而狍子的则小巧玲珑。“嘎拉哈”有四面,因其形状各异,叫法亦不同。凸面为“肚”(亦称“背儿”),凹面称“坑”(亦叫苦水井);其余两面相对,较平滑的为“驴”,有纹络的叫“仔儿”(亦称云卷)。其玩法通常有弹子、满徒、抗大车、撂正、搬仔等。最简单的是将同样纹络的“嘎拉哈”相弹,或先向上扔一个“嘎拉哈”(或布口袋),然后用单手(子多时用双手)把相同形状的“嘎拉哈”抓起,再把扔出的“嘎拉哈”接住,要抓、接的干净利落。同样的没全抓起来不行;抓时碰到别的子不行;抓起子没接住扔出的“嘎拉哈”也不行,按抓的多少计数得分,得分多者优胜。也有口唱歌谣手抓“嘎拉哈”者,如“哑吧自己数,五一花,亮一花,够十个往家里搂”。
  民间娱乐的普遍形式也包括各类赌博戏,如骨牌、掷骰子、叶子戏等赌博形式。如叶子戏,早自唐代中期即已风行,明清以来,叶子戏又发展为一百〇八张,以梁山好汉命名。叶子即纸制赌牌,以后又创制成“麻将”。玩纸牌和麻将有多种多样,这种具有赌博性的游艺,在旧社会以游乐形式出现,暗开赌场,使许多人倾家荡产,成为一种恶习。在新社会允许游乐而禁止赌博,但近年城市、农村赌风又有复燃趋势。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