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回族葬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571
颗粒名称: 五、回族葬礼
分类号: K892.21
页数: 1
页码: 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回族葬礼的基本情况。回族葬礼亦遵伊斯兰教义,具有独特习俗,实行土葬,但不用棺。无论等级贫富,葬礼简薄迅速,停尸不逾三日,就近回茔埋葬,不运尸还乡,不宴宾客。
关键词: 长春市 丧葬习俗 回族葬礼

内容

回族葬礼亦遵伊斯兰教义,具有独特习俗,实行土葬,但不用棺。无论等级贫富,葬礼简薄迅速,停尸不逾三日,就近回茔埋葬,不运尸还乡,不宴宾客。
  病人咽气后,立即赴请真寺报孝,请用“经匣”(长方形绿色木匣,运尸的公用棺,平时放在清真寺),并请阿訇(教长)诵《古兰经》,为亡人祈祷。(回族忌言死者、尸体,皆曰“亡人”)
  孝眷首先是“洗亡人”,即用温水为亡人洗浴。然后是穿“开番”(亦译作“开凡”),用白布将尸体包裹(相当于穿寿衣),用白布36尺(男人分为3块,女人分为5块)分三层,作为大小殓服,将亡人包裹。
  第三项是行站礼。把亡人放入“经匣”内,由教长诵经,行殡礼,谓之行站礼。
  最后是出殡。将经匣运至墓地(车载或人抬),打开匣盖,将亡人放入墓穴,头北脚南,面西而卧,表示朝向圣地麦加。墓穴南北向,一般先挖直坑,在直坑西侧掏洞,放置亡人。土质疏松地区,则采用上下直坑,在长方形墓穴周围砌砖,上加木盖或水泥板。但不管哪种形式,墓底不垫,使亡人必须直接卧在土地上,是乃“土葬”的真正含义。回族的土葬具有深义,人回自然,肥沃土壤,不事浪费,不搞迷信(不用棺,不烧纸,不送花圈,不用冥器,不看风水,不用鼓乐),故当今葬俗改革皆用火葬,国家民族政策独存回族土葬风俗,拨有公用坟地,埋葬亡人。回族纪念亡人有小七日、大七日、百日、周年、冥忌(亡人生日)祭奠,届时请阿旬诵经,为亡人祈真主宽佑,为孝眷寄托哀思,谓之“走坟”或“游坟”。届时备饮食或油香谢亲邻。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