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内容和实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37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基本内容和实施
分类号: E256
页数: 4
页码: 683-6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军事志的人民防空的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实施,人防教育,主要包括形势战备教育,防空和“三防”教育,人防法规、方针政策教育几个方面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长春市 宣传教育 基本内容

内容

人防教育,主要包括形势战备教育,防空和“三防”教育,人防法规、方针政策教育几个方面,这些教育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一道进行的。
  一、形势战备教育
  形势战备教育是普及人防知识教育的基础,通常是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动员各部门的力量相互配合,共同抓落实。各级人防部门则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侧重抓好人防战备教育,落实各项战备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各级人防部门在加强战备教育中,主要活动是:紧密结合各时期军事斗争的实际,宣传教育群众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坚持平战结合,积极参加人防建设,从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资、技术上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时刻准备粉碎敌人实施大规模空袭和进行细菌战的阴谋,市人防指挥部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中,反复宣传教育群众做好防空、防疫准备,切实落实防空袭、防细菌战的措施,做到有备无患。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在全面加强战备期间,市人防部门积极配合长春警备区及其它有关部门,在全市群众和民兵中广泛地开展了宣传党中央“八•二八”命令和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等战备指示的活动,并利用各种手段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和沙俄近百年来的侵华罪行,揭露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做好“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思想准备,以人民战争战胜入侵之敌。与此同时,还掀起了人防宣传教育的高潮,反复宣传毛主席关于“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还是房子底下挖洞”,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战备指示,动员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把国家重点设防、重点坚守的城市长春,真正建设成“要塞化”的战斗重镇。
  进入80年代以后,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情况下,在形势战备教育上,仍然强调,即使在世界和平力量日益增长,大战一时还打不起来的形势下,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是在不安宁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还要坚定地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继续抓好人防建设,绝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二、防空和“三防”知识教育
  防空和“三防”知识教育,是群众性人防教育的重点,属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训练的内容。群众性的防空和“三防”知识教育(以下通称人防知识教育),通常由各级人防部门具体负责,在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教育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各个时期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50年代初期,人防知识教育主要是抓防空常识教育,其次是进行防毒防疫宣传。防空常识教育的内容有:敌机的特点及识别方法;防空袭伪装和掩蔽;防空壕和防空洞的构筑;应付敌空袭的紧急措施;空袭救护的组织实施;防空袭训练和演习的组织实施;扑灭燃烧弹的方法及消除空袭后果的措施和行动等。1953年11月全国人防工作会议后,根据会议确定的“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人防工作方针,人防知识教育更加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在继续抓好防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了对原子武器、化学武器、细菌武器防护常识的普及教育,并在群众中开展了简易防护器材制作和使用方法的教练活动。为保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宣传教育都是从讲解航空兵器、原子、化学、细菌武器的基本原理做起,进而讲到其杀伤破坏因素、作用、战术技术性能、敌军使用的时机、重点和手段。在使群众学习和懂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防护技能,掌握动作要领及消除袭击后果的基本方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性的人防知识普及教育一度中断。1971年,为适应加强战备的需要,人防知识教育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展起来,宣传教育仍以“三防”知识为重点,同时抓好防空知识教育。1978年以后,宣传教育在继续抓好“三防”知识普及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防空知识的系统教育,着重进行了防空警报信号规定;空袭前群众准备工作;空袭警报发出后和空袭中、空袭后群众的行动;夜间空袭时灯火管制、交通管制的要求、办法及规则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人防知识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向提高发展。
  三、人防法规及方针政策教育
  1953年11月,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后,贯彻会议精神,长春市人防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在机关干部、厂矿企事业职工、中等以上学校师生和街道居民中,广泛地开展了会议精神和人防工作方针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向有关设计、施工和有基建任务的单位、部门,宣传修建附建式地下防空室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技术要求,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执行会议精神,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方针办事,积极参加人防建设,做好一切防空准备。1962年后,鉴于当时国际和国内政治、军事斗争的形势,重点宣传了平战结合、城市建设与人防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宣传教育中特别注重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明确:人防建设要立足于战时,着眼于平时,全面提高人防建设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人防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后,各级人防部门突出地抓了人防建设指导思想转变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明确,贯彻执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新的人防工作方针,加强人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搞好平战结合,综合利用,改变过去的单纯追求战备效益的模式,把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
  1984年7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人民防空条例》。此后至1986年,市人防部门利用各种形式和时机持续地进行了宣传工作,主要是宣传发布《条例》的重要意义,《条例》的法律性及基本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人防建设的总方针,人民防空的领导体制,有关部门应承担的人防工作任务,群众在人防建设中的作用和应尽的责任,如何把人防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等问题的认识,增强其贯彻执行《条例》的自觉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市人防建设的新发展。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