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防空专业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36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防空专业队伍
分类号: E256
页数: 5
页码: 669-673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军事志的人民防空的组织指挥的防空专业队伍,城市防空专业队伍平时担任抢险救灾任务,战时是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长春市防空专业队伍建设,作为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工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长春市 防空 专业队伍

内容

城市防空专业队伍平时担任抢险救灾任务,战时是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长春市防空专业队伍建设,作为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其组建形式、规模及训练情况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一、组建形式及规模
  1950年12月,敌机轰炸临江、安东等地。遵照中央和东北人民政府关于要加强防空工作的指示,长春市在二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成立以基层群众自卫队为主的防空专业队组织。从1950年末到1951年末,全市260个工厂、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人防指挥部门,组建了626个防空自卫队(约每千人组建一个队,队员人数比例约占13%左右)。防空自卫队下设纠察、抢修、消防、救护、通信联络、伪装掩蔽及燃烧弹等7个防空专业队或组(居民委称组),总人数为63969人。
  在落实基层专业队组建工作的同时,1951年至1953年期间,长春市成立了消防、抢修、救护三种直属防空专业队伍,在市人防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承担全市重点抢险救灾任务。直属专业队总人数994人,其中基干消防队310人,抢修队623人,救护队61人。
  1952年,为了粉碎侵朝美军在中朝边界发动的细菌战,长春市防空委员会确定以防空基层组织为基础,建立基层防疫自卫队,开展防疫卫生、扑灭细菌的群众工作。同年6月,由各区人防分指挥部负责,分别在本区部分街道进行试点,在试点中共编成10个防疫自卫队,队员人数约2500人。
  1954年至1958年,根据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决议精神,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分别负责组建了防毒救护、消防、抢修掩蔽、通信联络、治安纠察等5种防空专业队伍。
  1962年,鉴于台湾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出动飞机侵犯东南沿海地区,长春市的防空专业队伍随着防空机构的恢复而逐渐恢复起来。至1966年6月,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全市共组建8个防空专业总队,计45577人,其中防化总队500人,抢修总队6280人,医疗救护总队2680人,消防总队3100人,交通指挥总队1200人,治安纠察总队5360人,运输总队4457人,对空射击总队22000人。
  1965年,在美帝国主义侵越战争不断升级的形势下,长春市红十字会根据全市人民防空救护任务的需要,在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搞试点,抓规划,培训师资,落实组织建设,开展技术表演,对广大群众进行国防救护训练,当年受训者达1万余人,其中街道妇女8000余人。另外为60多个工厂培训了民兵卫生员2000余名,结合各单位民兵和防空组织建设,分别组成民兵卫生队或防空救护队。其训练内容以战场救护四大技术为主。1966年上半年,各区卫生科组织红十字会员为街道居民委和单位培训了大批红十字救护员,仅南关区一个区即培训11971人,其中街道救护队员9183人,实现了每个街道公社有100人以上的红十字救护分队,每个居民委有20人以上的红十字救护小队,每个居民组有2名救护队员;为全区各单位培训民兵卫生员2788人,按照民兵的组织形式,重点单位达到了班有1名兼职卫生员,连有3人卫生组,营有12人卫生班,团有28人卫生排的要求。
  1969年,根据中共中央发布的“八•二八”战备命令,长春市防空专业队再次恢复,专业队伍的组建坚持以市、区、公社(单位)三级组建,分级指挥,平战结合,业务对口,以民兵为骨干的原则,市、区和千人以上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机关、大专院校以救护、消防专业为重点,组建消防、治安纠察、“三防”救护、交通指挥、抢修、运输、通信、对空射击等8个防空专业大队(自1972年以后,“三防”改为防化,单独成立一个大队,交通指挥大队并入治安纠察大队),千人以下的工厂、企业及街道公社等单位重点组建救护、消防、治安纠察3队,居民组设护理员、消防员、治安员。
  市直属防空专业队伍的组建单位:消防、交通指挥、治安纠察三个大队由市革委会保卫部负责组建;“三防”救护大队中的“三防”分队由医大、四〇三所、物理研究所、东北人民大学、地质学院等单位负责组建;救护分队由市卫生局及市内各大医院负责组建;抢修大队由市公用局、城建局、房地局、电业局负责组建;运输大队由市交通局负责组建;通信大队由市电信局负责组建;对空射击大队由市武装部门负责组建。至1970年,长春市8种防空专业队伍的总人数为87300余人,其中市直属专业队11200余人(含对空射击队8000人),区属专业队24300余人,基层单位专业队51800余人。
  1975年以后,长春市人防部门同武装部门对原有防空专业队伍进行整顿,压缩了专业队伍组建规模,重点抓了市、区和汽车厂防空专业队伍建设,民兵中的对空射击队不再纳入防空专业队。至1979年,长春市直属、区属和汽车厂防空专业队总人数为16152人,其中区属专业队4040人,汽车厂专业队5030人。
  1980年至1988年,长春市防空专业队走上正规化建设的阶段。1980年6月,长春警备区司令部和长春市人防办公室联合下达的《关于组建防空专业队伍的通知》指出,防空专业队伍是民兵组织,应根据专业对口或半对口的原则进行编组,与民兵整组同时进行。为避免重复编组现象,人防专业队应从组、扩建部队外的民兵中单独组建,根据需要,允许部分超过民兵年龄的技术人员参加。人防专业队组建后要每年进行整顿,不断抓好落实。
  防空专业队由防化、医疗救护、通信、抢修、运输、消防、治安纠察等七队组成,按市、区、街道(单位)三级组建。各种专业队伍的建制根据其编制人数确定,一般超过千人的编团,千人以下150人以上的编营,150人以下50人以上的编连,50人以下的编排,排以下编班,三级七队都要自成建制。
  根据吉林省军区和省人防办公室有关规定,长春市防空专业队人数按市区总人口的10‰计算。各专业队人数的大体比例是:医疗救护队占1.5—1.6%‰;运输队占2.2—2.5‰;抢修队占2.2—2.4‰;治安纠察队占1—2‰;消防队占1—1.5‰;防化队和通信队占0.5—0.6‰。
  各县的防空专业队伍,按一级七队进行组建,专业队人数的比例按城镇人口的20‰左右计算。
  郊区的防空专业队伍按两级组建,即区属专业队伍和大屯、兴隆山两镇的专业队伍。人数比例按总人口的20‰左右进行组建。
  按照上述要求,1980年到1984年,长春市人防专业队人数组建比例及专业队人数均无大的变化。1984年,长春市防空专业队总人数为15279人,其中市直属专业队6861人,区属专业队4888人,5千人以上大单位专业队3530人。
  长春市各县镇专业队人数为4880人,其中德惠1031人,农安1031人,榆树981人,九台981人,双阳856人。
  1985年,根据吉林省人防办公室和省军区关于《组训城镇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有关规定的通知》精神,长春市防空专业队伍的数量,由占市区人口的10‰减至5‰。1985年长春市防空专业队总人数为8102人,其中市直属专业队3135人,区属专业队4267人,汽车厂专业队700人。
  1986年,根据国家人防委《关于城市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的规定》,长春市防空专业队在提高质量,健全组织,保留骨干的基础上减少数量,按市区人口的3‰进行组建,临战前按扩建计划进行扩建。市直七种防空专业队伍分别编成团,下设营、连、排、班;各区(县)、汽车厂、长铁分局分别编成一个团,按七个专业下设营、连、排、班,自成建制。
  1986年至1988年期间,长春市防空专业队编组人数为3750人,其中市直属专业队1300人,区属专业队1550人,汽车厂专业队700人,长铁分局专业队200人。另外,每个县属专业队定编为200人。
  二、训练内容及方法
  50年代至70年代,长春市防空专业队伍的训练,主要是在战备形势紧张时突击进行的。
  1980年以后,根据国家人防部门制定的专业队伍训练大纲和考核标准,长春市防空专业队伍训练的内容、进度、方法及所需器材、经费,都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训练内容分为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两部分。
  共同科目的具体内容:一是掌握核、化、生武器的性能及一般识别方法,重点训练掌握防护、急救、洗消以及在受染地区的行动方法。二是了解“三防”器材的用途、性能、集体防护工事的“三防”设施和使用要求,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操作要领及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三是进行队列训练。
  训练时间:1980年至1984年的专业队训练普遍要求达到60小时以上。1985年以后,训练时间规定为5—10天。
  训练人数及周期:在正规化建设时期,各专业队每年的训练人数为编制人数的四分之一,4年为一个训练周期。
  训练器材:防空专业队所需装备器材,主要是专业队组建单位平时进行生产、工作所使用的装备器材,由组建单位提供。人防、军事部门负责提供一些非生产用的专用设备、器材。
  训练经费:人防、军事部门组织的防空专业队伍干部及骨干集中、脱产训练的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办公费,由人防部门参照民兵集中训练的补助办法解决;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由原单位发给。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