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俸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2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俸饷
分类号:
E233
页数:
6
页码:
445-4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驻防清军的俸饷情况,主要介绍了清军的俸饷来源途径和军饷发放办法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长春市
后方勤务
俸饷
内容
驻防清军的俸饷,一向按清廷定制由户部(光绪三十二年改为度支部)掌管标准。从八旗兵到同治六年(1867年)后相继编建的练军、靖边军、捕盗队、新式陆军和巡防队等不同名目的清军部队,官兵俸饷标准都有所不同。八旗兵俸饷标准最高的是吉林将军,年支俸银共1165两,最低的是甲兵,年俸银12至24两。乾隆元年六月(1736年7月)起,每年加发将军公费银500两,同治六年(1867年)起,每年又增发办公银1500两。光绪六年(1880年)起,增加副都统的人役工食银,同时每年发给津贴银1500两。练军、靖边军是编制和称谓稍加改变的八旗军,成军后不久,官兵俸饷的标准较原八旗兵有所改善和提高。清末编练的新式陆军,在各时期的清军中官兵俸饷最高,其次是巡防队。陆军第三镇统制官年支俸银4800两,公费银7200两,五路巡防队统领官年支俸银2400两,另发公费银1200两。
长春驻防清军,八旗兵所部初期军官为防御,年支饷银为80两。至同治六年(1867年)后,驻防部队的建制单位逐渐增加,练军驻防部队的最高军官为参领,年支俸银228两,其下为防御,年支俸银156两,骁骑校年支俸银132两,兵丹年支俸银84两;靖边军亲军右营步队最高军官为营官,年支俸银600两,其下为哨官,年支俸银216两,什长54两,正兵48两。吉林五路巡防队右路巡防队和陆军第三镇是完整的建制部队,其官兵俸饷标准列入附表。
清军的俸饷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部库拨饷。即按清廷规定,由户部(度支部)按标准拨发,东三省部队由陪都盛京部库下发。二是就地筹饷。咸丰三年(1853年),清廷财政拮据,户部无力按标准拨发军饷,即采取就地筹饷的办法,作为军队俸饷来源的一种途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驻吉林各地的练军、靖边军的薪饷,清廷明令就地筹集。宣统元年(1909年),吉林五路巡防队官兵年俸饷银618549两,各项杂支223596两,共需银842145两,度支部按年度只拨给40万两,其余由吉林省度支司就地筹拨。三是协饷。清朝定例,每年春秋两季,各省上报库存银两及开支预算,经户部(度支部)核实,指定库存银有余的省份,拨银给不足的省份,以调剂余缺,称之为协饷,又称协拨。吉林练军的俸饷,原由山东、河南、安徽、江宁(今江苏)四省每年协拨银28万两,但当时各省督抚多不以全局为重,不能按时按数拨给,拖欠很多。后经奏准,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起,每年由部库垫给吉林练军饷银28万两,原山东等4省协拨之饷银如数改交部库,以此来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
军饷发放的办法,旗营、练军、靖边军、五路巡防队之饷银,长期按标准发放。陆军镇、协、标各部饷银,依照规定,高级军官按80%、军佐按70%折发,中、下级军官和月支饷银在25两以下的人员仍按标准发给。兵丁的饷银采取扣建计发的办法,除旗营兵丁外,其余兵丁的饷银扣建核发,即大建月按30天计发,小建月按29天计发。
光绪十一年十一月(1885年12月),清廷实行裁兵减饷,练军、靖边军奏准裁撤兵勇夫役,练军裁撤210名,靖边军裁撤1117名。靖边军几经裁减后,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同光绪十一年裁减前相比,官兵总人数已压缩了2729名,每年节省了大量饷银。在裁兵减饷过程中,驻长春部队的规模和数量亦有压缩,官兵饷银总数较裁撤前也相应减少。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