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东北军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25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东北军训练
分类号:
E251.1
页数:
13
页码:
263-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2年2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位于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但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并未真正取得全国的统治权,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互相争夺,其军队训练也自成一体。
关键词:
长春市
军事训练
东北军训练
内容
1912年2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位于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但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并未真正取得全国的统治权,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互相争夺,其军队训练也自成一体。
一、民国初期吉林军队训练
东三省军政、军令统一之前,政局动荡,各省军队多数营伍以防务为主,很少进行训练,甚或根本不训练。1914年以后,驻长春之吉林各混成旅所部的军事训练始有加强,但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仍是沿袭清末旧制,所不同的是此时陆军的队列、射击、战术训练是依据摹仿日本军队的典范令而制订的条令条例进行的,清末编练新军时所学的德国操改为学习日本操,“左肩枪换了右肩枪”。各部队的军事训练由建制单位组织实施,全年训练分为冬春、夏秋两期,日操课时间根据季节和驻地环境而有所不同。训练的基本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大类,学科讲授军队的内务规则、陆军奖惩令、各种教范及阵中要务令等课目;术科以班排连为单位,在操场或野外实施队列、体操、劈刺术和射击等教练,“多数部队很少进行战斗教练,有的仅限于战斗队形的散开等简单动作,大部队的机动教练极少,有些军官认为战斗教练之类的课目劳累没有意思,因而对教练不感兴趣”。驻长春的吉林陆军第一混成旅等部,系由清末巡防队(营)改编而成,组建时间不长,装备不齐,训练较少,军官多是旧行伍出身,素质较差,“不仅缺乏新的专业知识,而且缺乏钻研精神,担任教练的官佐自己都不愿实施训练和不知怎样进行训练”,所以多数部队的操练只是应付差事而已。“术科只不过是进行立姿徒手教练、操枪、敬礼、步哨勤务等各个教练的一部分,以及小分队的密集教练,劈刺技术的教练也较差”。
骑兵训练与其它兵种相比,较为勤勉和突出。骑兵各团、营虽然驻地较分散,但训练经常不间断,“士兵能熟练地进行马上射击,骑马动作极为纯熟巧妙,而且能忍极寒连续急驰完成传令任务,警戒搜索能力也很强”。此外,多数士兵对军马的管理调教和保养爱护较好,经常进行牵引训练,但“马匹的速力和调教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乘马作战及部队的机动作业效果欠佳”。
吉林各混成旅虽然编制有步、骑、炮、工、辎五类兵种,但因吉林省财力不足,炮、工、辎器械一直没有配齐,致使这些技术兵种的专业训练受到很大影响。炮兵团的操练仅限于操炮,平时不进行实弹射击演练。工兵营训练只进行一般步兵教练和讲授一些专业学科知识,而实际操练较少。辎重营“徒有其名”,只是由士兵和驮马组成,没有辎重器械,“犹如不正规的骑兵游击队伍”,其训练只是进行一般乘马保养等科目。机关枪营、连的“操练最热心”。机关枪在当时是最新装备,也是当时能左右战斗的军中利器。1915年吉林陆军第一、二混成旅均配有德国造7•9史高德背负式机关枪和驮载式机关枪,其训练内容主要是:机关枪的维护使用,掩体之构筑及伪装,射击教练(含距离测量),班教练(含驭法教练)以及阵中勤务等,因弹药预备数少,不能进行充分的实弹射击演练。
1916年到1918年,吉林军队大量扩充兵员,兵力增加近一倍,新组建部队的训练主要是新兵训练和培训基层骨干。由于当时军阀割据愈演愈烈,且部队还要剿灭蒙匪窜扰,保护中东铁路,加强中俄边境防御,吉林各部队频繁调动,因此新兵训练带有应急性质,只进行较短时间的基础训练,“射击教练只授以瞄准方法,实弹射击几乎没有,有些士兵甚至尚不熟悉射击方法,其原因是弹药补充非常困难和兵器种类各式各样”。
由于军队不断扩编,干部严重缺乏,为适应扩军的需要,加速基层军官和军事骨干的培训,吉林督军公署创设了陆军军官养成所,选拔初通文字的军士及行伍出身不识文字的连排长入学,授以普通军事学,修业年余毕业后分配到各部队任职。此外,各团还举办军士教导队或军士连,轮流抽调排以下基层骨干或选拔优秀的两年兵集训6个月后,分到部队当班长或作军士的补充。
二、奉军训练
奉系军事集团在形成初期,军队很少进行教育训练,尤其缺乏正规训练,训练制度也较混乱,部队的军事素质很差。1922年4月开始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败,吉林派出的两个混成旅几乎全军覆灭。张作霖吸取战败的教训,大力整顿军队,充实指挥系统和各级军事训练机构,建立和完善各项训练制度,加强了部队的正规化训练。
(一)军官和基层骨干培训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奉军一改过去靠收编土匪扩充军队的旧习,开始重视提高部队各级军官的文化素养和军事指挥才能。为此,奉军不但从关内各地招聘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军(士)官到部队任职,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正规化建设,并兴办了其它军事学校和教导队,加强了军官和部队基层骨干的培训。其培训军官的方针是以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军官为模式,着眼于从基础上培植,从总体上提高军官的素质。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尽量从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学生中拣选。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从第四期起,招收了大批青年学生入学,作为培训军官的基础。张学良为培养文化程度和军事素质较高的军官,曾创办过东北学生队和军官教育班,加紧对下级军官的培训,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奉军在加强对各级军官培训的同时,还注意加强部队基层骨干的训练,除要求各旅、团举办军士教导队外,并于1922年冬成立了东三省陆军军士教导队,由张学良兼任队长。学员除由各部队选送外,另招考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入队,分步、骑、炮、工、辎5个兵科,训练半年后分到部队任中下士班长,成绩优秀者送讲武堂或其它军事学校深造。1922年至1924年陆军整理时期,在队军士的养成训练由团一级组织实施,通常以教导队或军士连等临时的组织形式进行轮训。在队军官的平时教育训练,由旅或团统一组织,初期各师旅设有军官团,轮训连排长,每年一期,每天授课3小时。1925年后,由于战事频繁,军官和军士的训练,即多不能正常组织实施。
(二)部队正规训练
1922年冬吉林驻军统一改编后,除担任剿匪任务外,各部队普遍加强了军事训练。驻长春地区的各旅、团按照奉军关于士兵正规训练的规定,以一年为一个训练周期,前半年为新兵入伍教育及制式基本教练,后半年为应用战斗教练,各级长官或军士担任教练员。训练内容分学科和术科,学科有各种典范令,在课堂或寝室讲授,一般以下列教材为主要依据:精神讲话(由上级官长任讲)、军队内务规则、陆军礼节、陆军惩罚令、阵中要务令、步兵操典以及各种教范(包括射击、体操、劈刺教范等)。术科在操场和野外以班、排、连为单位组织实施,先进行徒手教练,尔后进行持枪格斗等基本战斗技能教练,野外训练的科目有射击和战斗教练,由于弹药不足,实弹练习较少。连以下的战斗教练由本连自行组织;连、营的战斗教练分别由团、旅组织实施。每年春秋两季通常组织诸兵种联合演习和校阅,1923年10月,驻长春等地的吉林驻军,曾在农安伏龙泉和怀德一带举行过骑兵特别演习。
在军事训练实施期间,师旅以下各级指挥官亲自或组织人员督查所属部队的训练情况,并接受上级训练机关派出的校阅组考核。各师旅的校阅除由本级官长分期自行校阅并由省加派人员督同实行外,再受省派出的专员的检阅,“以觇成绩而期进步”。各级军官在训练工作中成绩良否,除由所属官长随时详加考核外,于校阅时亦受严格考验,并按成绩优劣予以奖惩。
1923年12月,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会议决定了“关于东三省军事上亟应整理筹备各事宜”,并发布训令,要求各地驻军“以一营为最小限,择要地点集中从事训练,务使熟习各种野战诸动作,尤须练习野战工事,于省境边境冲要地点实施之,以便临时应用”,并要求各级官长对军队的教育训练应“实力奉行,热心从事,各高级官长尤应负完全责任,亲自督饬进行,或委诸驻在地高级军官就近兼司,或由省另派专员分赴各地专任之”。此后,驻长春部队的军事训练同全省驻军一样,“面貌大为改观”。
1924年9月后,各派军阀连年混战,驻长春地区的部队多次奉命参战,调动频繁,且部队建制经常变动,因而正常的军事训练受到很大的影响,军事训练时间缩短,训练周期被打乱,训练内容精简,甚至在战况紧急时,连基础训练也不能坚持,新兵入伍后往往只进行短时间的射击训练,即开赴前线参战。
三、东北军训练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整理东北军事,将45万东北军裁减至30万,分编为国防军和省防军两部分,取消了军师建制,改行“群旅制”,并冠以“东北陆军”称谓。在部队整编的同时,改善和完善了东北军的训练机构,成立了骑炮工辎各兵种的训练监部,扩充了东北讲武堂,将东北陆海空军所有军事教育机构全部纳入讲武堂监督管辖,对东北军的各级军官普遍进行培训,中校以下年富力强且文化程度较高、未经军校毕业的军官,一律保送讲武堂及其分校深造。此外,从1928年末到1930年期间,在张学良的重视和倡导下,为加强军事理论的研究、培养高级军事指挥和参谋人才,陆续创办了高级军学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工兵研究班,还有仿照日本各专科学校创办的专门培养各类专业技术军官的通信、航空、军械、军需、军医、兽医等教育班,以及培训基层骨干的陆军军士教导队、辎重兵教导队和技术训练班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教育体系,从东三省各部队陆续选调了大批军官和优秀士兵入学深造。从1928年冬起,驻长春部队的各级军官和基层骨干陆续入校(队)接受轮训。
1929年初,东北军在整编后加强了正规化的教育训练,不断消除原奉军浓厚的封建军阀意识,对军队中的各种不良行为严厉整饬,“军队面貌大改旧观”。同年12月南京政府颁发了《军队教育令》,对各级军官、士兵、各兵种特业训练以及训练方法、校阅、讲评等都作了统一规定,要求各兵监及师旅团营各级官长“均应依此条例指导军队训练”。从此,东北军即完全按照国民党军队的一套规制进行教育训练,建立和完备了各项军事训练制度,普遍加强了正规训练。
(一)军官和军士训练
长春驻军各旅和独立团、营军官培训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东北讲武堂,以及参加东北军统一组织的各种教育班、轮训队。也有少数送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北京陆军大学以及各兵科学校培训和深造的。1930年末东北讲武堂在招收第十一期学员时,各部队未受过讲武堂训练的中、初级军官纷纷要求到讲武堂受训,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驻长春各部队,上自旅团长,下至连排长,绝大部分都经过了该讲武堂的培训。除此之外,各兵种的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骨干,从1928年冬到1930年末,也选送了一批在职军官和军士参加东北军举办的各种专业技术教育班受训。
驻长春各部队除了选送学员入学和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外,还注意加强在队军官平时的在职学习和训练,并定期进行考核。有的部队组织临时性的军官团或教导队,对连排军官进行短期轮训。按照1929年南京政府颁发的《军队教育令》中关于对军官进行教育训练的要求,各部队的军官训练除随部队一般教育及日常诸勤务实施外,还另特设机会进行教育训练,以增长其学识及技能,体会统御指挥之方法手段,并对军官着重进行政治集训。军事训练的主要科目是:实兵指挥、干部演习、现地战术、战史、教育方法等。军队指挥以现地及图上、兵棋作业进行演练,并通过综合演习具体实施。实兵指挥为见习军官教练之主要科目,体操、劈刺术、马术、射击及其它技术根据各兵种的需要进行演练。为增进各级军官的军事知识,凡诸法规、外国军情、政治与军事有关联之科目必须明了。根据1929年11月南京政府颁布的《陆军官佐考绩条例》之规定,对在职官佐每年考核一次,详密考查其训练与指挥能力,并报训练总监部,以为任免升降之标准。
东北军对军士教育也较为重视,认为“军士与官长共成军队之骨干,而任指挥教育之责。养成其必要之学习技能,可作一般兵卒之模范”。东三省陆军军士教导队每年都举办一期,轮训各部队之优秀士兵,训练期为半年,毕业后分到各部队任中、下士班长。1929年东北军开始装备轻机关枪,当年临时举办了轻机关枪训练班,调训部队的中士班长。1930年12月又举办了以训练劈刺和体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训练班,驻长春各部队均选送学员参加集训。各部队在队的军士教育,平时由连长负责,在一般教育与日常诸勤务中实施,并由团营定期组织集训。其内容主要是进行训练法之教育,各种典范令联系术科实地练习。术科则就一般科目之教练提高其程度。体操、劈刺、射击、马术、距离测量及其它技术,按兵种之必需,使之熟练,以示范兵卒。
(二)步兵训练
步兵是东北军的主体。长春境内1931年5月以前,驻有1个步兵旅又2个步兵团,5月后驻有2个步兵旅又1个步兵团,这些部队的训练都是遵照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军令厅下发的各种典范令进行的。由旅司令部制订全年教育训练计划,发到各团及直属营连,再由各团制订每周的教育训练实施表,发到各营连遵照执行。自每年12月上旬至翌年11月下旬为一教育年度,每年度分为4个训练期,各期内明确实施科目及其进度。新兵入伍第一年度为初年兵教育,进行基础教练。自第二年度起至退伍之日为常年教育,除矫正过失外,以战场上作战所必要之课目为主,熟练和养成应用能力,增进其已得之技能,使之更加熟练。每年秋末冬初,进行一次全旅的对抗战斗演习,或与其他兵种进行联合演习。1929年12月以后,执行南京政府颁发的《军队教育令》,强调进行部队的精神教育,认为“军人精神居军队教育之首要地位”,“坚确之军人精神及严肃之军纪是为战争之重大要素,尤需涵养而振起之”。
(三)骑兵训练
1928年11月东北军成立了陆军骑兵训练监部,负责统辖骑兵部队的教育训练。自1925年5月起,东北军经常驻长春地区的骑兵部队,初为1个骑兵师又1个骑兵团,后为骑兵旅。据1931年《东北年鉴》记载:“能骑善射是东北人民的特性,骑兵训练的方针,即发扬此种特质,养成独立作战之能力。”东北军陆军骑兵训练监部规定,骑兵训练每年分为3个训练期,训练科目及基准要求由训练监部预定。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马术、射击、班排连战斗教练、夜间演习以及诸兵种联合演习。马术为骑兵及其它乘马者达成任务之要项,各骑兵旅、团均将此作为训练的重点反复演练,力求精熟,并通过战斗教练提高骑兵机动作战的能力。每个训练期结束后,各部队均将训练实施情况逐级上报,全年训练任务完成后,还要接受上级派员的校阅考核。
(四)炮兵训练
为加强炮兵训练,东北军1928年11月成立了炮兵训练监部,各炮兵团指定防所,集中从事训练。自此驻长春南岭的炮兵团在训练上即受东北边防军炮兵训练监部指挥。据1931年《东北年鉴》记载:“改监部后,从1929年开始,按新方针实施训练,所采教育手段均甚合法,各团除马匹不足外,官兵学术科成绩不相上下”。驻长春的炮兵部队依照新颁布的典范令实施“精进之训练,甚为可观。”1929年10月,东北讲武堂内设立机关枪、平射炮传习班,讲授武器构造及使用保管方法。1930年4月又增设迫击炮传习班,共办了3期,驻长春各旅团所属之机枪、平射炮、迫击炮分队均选送官兵参加轮训。1930年7月,各旅的步兵团都增设了迫击炮连(装备东北兵工厂自产的迫击炮6门),并进行了集中训练。
(五)工兵训练
1928年10月,东北军成立工兵训练监部,统管和指导工兵专业训练。东三省部队过去对工兵素少重视,工具亦欠充实,但在历次战争中,由于工兵在担任工事构筑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才逐渐被重视。1922年直奉战争后,吉林驻军各旅所属工兵被集结成营,以加强训练。工兵训练监部成立后,对工兵分队进行了整顿,改良了装备,加强了训练。据1931年《东北年鉴》记载:“工兵在战场间常协助其它兵种构筑繁难工事。攻击时担任冲锋路之开设、障碍物之破坏、交通路之修补。防御时构筑其它兵种所不能设施之强固阵地等事项,故其平时教育亦应本此要旨施训,以养成官兵之优越素质,而供战场之使用。”当时工兵训练的主要科目有:桥梁之架设及破坏,道路与强固阵地之构筑,障碍物之设置,坑道之开掘,通信网之构成及代其它兵种构筑各种掩体等。平时对于以上各项应备技术严格实施训练,并经常组织各工兵连进行实地作业演习,以检验和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六)辎重兵训练
长春原驻有国防军辎重兵第一营,1928年11月东北军辎重司令部改为辎重兵训练监部,统管辎重兵训练事宜后,该辎重营编入辎重教导队,进行专事训练。据1931年《东北年鉴》记载:“历年战役,辎重随军出动,勤务既繁,责任亦重。战事告平,军队缩编,即为现在之干部教导队,进行彻底训练,以为国防之备。”辎重兵的训练方式与其它兵种有所不同,平时将各营连集中设军官和军士教导队实施训练,战时分拨各部队服辎重勤务。其训练内容主要有:乘马教练、捆包、驮马班排教练、阵中勤务以及诸兵种联合演习等课目。年度训练分3个训练期,每个教导队均按规定之科目顺序表轮训一遍。训练的重点是入伍的新兵,其他老兵以复习巩固为主。
1931年《东北年鉴》称:东北军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经过一系列治理,面貌大改旧观,“历年人才辈出,因以造成东北军的良好声誉和雄厚势力,皆不得不归功于教育耳”。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