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960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928
颗粒名称:
1960年
分类号:
F123.32
页数:
7
页码:
116-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0年长春市国民经济计划及执行情况。
关键词:
经济计划
执行情况
长春市
内容
一、任务与指标
196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是: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根本方针,在1958年和1959年连续“大跃进”的基础上,争取国民经济继续跃进。为实现这个任务,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要进一步确定以农业为基础,按照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的原则,更好地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运输业、采掘工业等薄弱部门,为以后的全面跃进创造条件。
1.工业
1960年的工业总产值按两本帐安排,第一本为191253万元(必保指标),比1959年增长43%;第二本为208359万元(争取完成指标),比1959年增长55.8%。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产值占67.3%,消费资料产值占32.7%。产品产量共安排241种,其中:中央安排143种,省安排59种,市安排39种。按行业分:冶金、煤炭、电力等11种,机构88种,化工石油47种,建筑材料18种,轻工产品77种。主要产品产量计划为:钢79300吨,比1959年增长172%;原煤178万吨,比1959年增长19.5%;汽车26049辆,比1959年增长58.2%。新产品试制计划完成550种,产品质量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农业
1960年农业生产计划是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制定的。粮食播种面积计划安排106.5万公顷,为1959年的99.8%;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210万吨,比1959年增长23.5%;长春市郊区蔬菜总产量计划达到34万吨,比1959年增长5.1%;全市大牲畜总头数计划达到43.2万头,比1959年增长9.4%;生猪年末存栏数计划为170万头,比1959年57万头增长198%;农业总产值计划达到5.42亿元(1957年不变价),比1959年增长26.5%。
3.交通运输业
1960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1150万吨,比1959年增长2.8%。
4.基本建设
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为34884.2万元,比1959年增长73.9%,
其中:中央单位投资额为17048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8.9%;省直单位投资额为10169.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9.1%;市属单位投资为7677.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2%。在市属单位投资额中:工业投资3411万元,占44.5%;农林水利投资781.2万元,占10.2%;交通、邮电投资161万元,占2.1%;商业、粮食、银行投资682.9万元,占8.9%;文教、卫生投资811万元,占10.6%;城市建设投资1820万元,占23.7%。
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中计划新建、续建、扩建的单位有国营793厂、133厂、228厂、长春客车厂、“一汽”、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吉林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吉林省无线电厂、长春纺织厂、长春新立城水库等。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60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为4200万立方米,比1959年增长7.5%。
②自来水
1960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3400万吨,比1959年增长23.8%。
③公共汽车
1960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计划为88辆,比1959年增加10辆,增长12.8%。
6.商业
196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60300万元,比1959年增长10.9%。
7.劳动
1960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达到42.84万人,比1959年增加6.84万人,增长19%。增加的职工少部分是农业副食品基地农民转为农场职工,大部分是国家新建重点企业、城市公共交通、教育部门等增加的职工,其他各部门职工人数基本保持在1959年水平上。
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计划达到10911元,比1959年提高35.6%。
8.教育
①高等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9160人,在校学生达到31120人,比1959年增长15.7%。
②中等专业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3150人,在校学生达到17695人,比1959年增长9.2%。
③普通中学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27000人,在校学生达到88500人,比1959年增长16.9%。
④小学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186000人,在校学生达到711000人,比1959年增长24.6%。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6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83375万元,完成第一本帐的95.9%,第二本帐的88%,比1959年增长37.1%。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45935.6万元,占80%,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0156.3万元,占11%,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17283.1万元,占9%。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计划情况:钢完成90071吨,为计划的113.6%,比1959年增长209%;原煤完成202.7万吨,超过计划的13.9%,比上年增长36%;汽车完成17407辆,为计划的66.8%,比上年增长5.7%。长春客车厂在“边建设、边试制、边生产”的方针指引下,1960年开始小规模的生产,全年生产客车55辆。
2.农业
1960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5763万元(1957年不变价),完成计划的66%。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06.2万公顷,为计划的99.7%。粮食总产量完成126万吨,为计划的60%,比上年下降26%。大牲畜年末存栏数实际完成39.5万头,为计划的91.4%,与上年持平。生猪年末存栏数实际完成64.4万头,比1959年增长13%。长春市郊区蔬菜总产量实际完成32.4万吨,为计划的95.3%,与上年持平。1960年长春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业未能完成计划。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农村口粮留量平均每人才达到132公斤,比上年减少180.5公斤,口粮不足,加上农村“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当时全国农业情况,中央于1960年11月3日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农业十二条”,对纠正“共产风”扭转农村局面起了积极作用。
为贯彻中央“农业十二条”指示信精神,搞好农村工作,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委员会1960年冬决定在城市开展支农工作,在各部门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及驻长部队,抽调大批干部下乡参加“整党、整社”工作,向农民宣讲农业十二条,纠正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运输
1960年公路货运量实际完成1164.2万吨,超过计划1.2%,比1959年增长4.1%;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80.4万人次,为1959年的88.1%。
②铁路运输
1960年铁路货运量实际达到270.5万吨,比1959年增长9.2%;铁路客运量实际达到1017万人次,比1959年增长29.6%。
③航空运输
1960年航空客运量实际达到198人次,比1959年增长53.5%。
4.基本建设
1960年在反右倾,继续“大跃进”的形势下,长春市根据中央、省关于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号召全市要进一步大搞“小土群、小洋群”,扩大建材生产,掀起全党、全民大办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基本建设工程遍地开花。因此,形成基建材料短缺,资金紧张,基建技术力量和劳动力严重不足。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实际达到22244万元,仅完成计划的63.8%,比1959年增长10.9%。一些新建、扩建工程,如国营133厂、228厂等单位未能按期完成施工任务。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经过会战于10月1日提前一年建成,新建的“一汽”汽车工业学校、长春市第34中学、开运街小学及榆树县人民医院、德惠县人民医院等扩建工程相继完工交付使用。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60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4383万立方米,超过计划4.4%,比1959年增长12.2%
②自来水
1960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3528万吨,超过计划3.8%,比1959年增长28.4%。
③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
1960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88辆,为计划的100%,比1959年增长12.8%。
④公共有轨电车
1960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90辆,比1959年增长1.1%。
6.商业
196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为62904万元,超过计划4.3%,比1959年增长15.7%。国内纯购进总额完成58864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年末库存商品价值总额达43264万元,比上年增长30.5%。
7.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60年年末全市人口实际达到384.4万人,比1959年增长5%,其中:市区人口达到128.8万人,比1959年增长11.2%。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1.4‰,比1959年增长5.2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30.1‰,比1959年增长4.1个千分点。
②劳动工资
1960年年末全市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43.25万人,超过计划1%,比上年增长20.1%。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9712元,为计划的89%,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中央所属工业企业完成10537元,比上年下降13.5%;地方企业完成9326元,比上年增长38.7%。1960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总额实际达到24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60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45个,与1959年持平;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2034人,比1959年增长5%。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60年高等院校实际达到28所,比1959年增加9所,增长47.4%;实际招生人数为10429人,超过计划13.8%,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31264人,超过计划0.5%,比1959年增长16.2%。
中等专业教育
1960年中等专业学校实际达到35所,比1959年增加7所,增长25%。
1960年实际招生人数为6078人,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7634人,为计划的99.7%,比上年增长8.9%。
技工学校教育
1960年技工学校实际达到24所,比1959年增加12所,增长1倍;实际招生人数为4820人,在校学生达到6803人,比1959年增长107.8%。
普通中学教育
1960年实际招生人数为29995人,超过计划11.1%。在校学生实际达到83639人,为计划的94.5%,比1959年增长10.5%。
小学教育
1960年实际招生人数为194840人,超过计划4.7%。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680324人,完成计划的95.7%,比1959年增长19.2%。
③文化
1960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鸿雁》、《铁道卫士》、《刘三姐》等19部影片,比1959年减少6部。
1960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31个,比1959年增长6.9%;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70个,与1959年持平;艺术剧团实际达到21个,比1959年增长16.7%。
④卫生
1960年医院实际达到28所,为1959年的96.6%;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9294张,比1959年增长21.9%。
9.财政
1960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49993.7万元,比1959年增长24.4%;财政支出实际达到49854万元,比1959年增长69.9%。财政收支基本持平。
1960年是全国持续“大跃进”的一年,1958~1960年“大跃进”引伸出的高指标、高投入、高积累、高估产、高征购、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于1960年农业大面积遭受自然灾害,农业欠收,农产品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市场消费品供应紧张。加之,一些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禁运或单方面终止经济、技术援助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在全国大气候的影响下,长春市的经济形势也不例外,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年“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0年与1957年相比,重工业增长2.04倍,轻工业增长1.59倍,而农业只增长17.6%,违背了以农、轻、重为序列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动,农业比重从1957年的32.2%下降到1960年16.3%,轻工业从26.8%上升到29.9%,重工业从41.0%上升到53.8%。重工业增长过猛,导致基本建设规模过大,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比1957年实际增长2.39倍。重工业发展过猛,挤了轻工业,超过了农业承受能力。
3年“大跃进”的影响,农业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的状况比较突出,加之,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严重伤害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1958~1960年3年中粮食产量,1958年计划比1957年增长13.1%;1959年计划比1958年增长24.5%,1960年又比1959年增长23.5%。但3年中连年均未完成计划。
农村中的高估产,生产大队、公社及县三级层层加码。3年平均公社一级比生产大队高估7.5%;县又比公社高估8.9%;县比生产大队高估在17%左右。经长春市统计部门检查核实,市统计数最后核实比县上报产量3年平均低估16%。
农村中高征购,3年平均粮食征购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3.8%。1960年农村社员口粮留量每人平均为132公斤,比1958年“大跃进”前一年的1957年留量下降近1倍。由于农村社员口粮不足,1958~1959年粮食年度粮食反销量占征购量的25.8%。
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农业向工业部门提供的农产品原料供应不足,必然影响到轻工业生产的下降,轻工业生产上不去,又必然引起市场商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为控制抢购,除原有发放的粮证、粮票、布票、油票外,又相继增加了肉票、鱼票、蛋票、糖票、豆制品票、线票、绒衣票等10多种,对居民实行凭证、凭票限量供应。城乡人民由于口粮不足,以麸糠、豆饼、瓜、菜等为代食补充,生活水平明显下降。1958~1960年3年中因种种原因,使国民经济陷入了不良循环状态。因此,对国民经济不得不进行全面调整。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