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8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行业沿革
分类号: F426.4
页数: 10
页码: 265-2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仪器仪表制造业1949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仪器 仪表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的仪器仪表制造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工业。
  1949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科学院研究所试验仪器厂(现长春试验机厂前身)开始主要从事试验仪器和设备的修理,后来开发制造了土壤、水泥、纸张等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和仿苏的冲击式金属材料试验机,有职工178人,设备1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8.4万元(用1952年不变价折合)。1950年长春市玻璃仪器厂成立,生产玻璃试管氨瓶等玻璃制品。1951年全行业有职工440人,设备27台,固定资产原值13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2万元。1952年成立了大成计器工业(现市仪表总厂前身),以修造压力表、流量表为主。
  1952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共有企业3户,职工51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人;设备31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13台;主要产品有冲击式(仿苏)和万能型(仿日)金属材料试验机、非金属材料试验机、炮表和净水表等压力表,年产量分别为12台、1354台、400块;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是335万元和8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1万元(1952年不变价,以下“一五”期间的产值均采用该不变价计算),实现利润10万元。
  1954年,长春电影机械厂成立,从事电影放映机的修理及配件生产。1955年9月,国家气象局将北京气象仪器修造场迁至长春,成立长春气象仪器厂,生产水银气压表等气象仪器。1956年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为兵器工业部)根据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协议,在长春建立起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当年生产K8、TK2、BaK7等牌号的光学玻璃,并着手开发研制航空照相机和地瞄镜等军用产品,拟将该厂建成中国第一家生产航空照相机的军工企业。同年8月,南关区工业局组建了长春市电子仪器仪表厂,生产科位自动控制器。1955~1957年长春仪器厂先后开发生产了WE—10A、WE-100型液压万能试验机和200吨压力试验机等5种新产品。1957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已初具规模,共有企业7户,其中部属全民企业3户;职工129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7人;设备199台,其中金属切削设备87台;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达到527万元和319万元;生产金属试验机303台,非金属试验机110台,气象仪器7048台,压力表15000只,光学玻璃800公斤。完成工业总产值369万元,实现利润18.4万元。
  1958~1965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较快,先后涌现出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第二光学仪器厂、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第五光学仪器厂、计量仪器厂等6户生产仪器仪表产品的企业。其中,在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材料试验机产量达到808台,比1957年增产95%;气象仪器年产值108万元,比上年增长96%;压力表产量3.5万只,比1957年增产130%;全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54万元(1957年不变价,文中1958年至1970年产值均采用此不变价),实现利润29.3万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2.9倍和59%;拥有职工3215人,设备319台,分别比1957年增长1.5倍和0.6倍,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达到692万元和39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和25%。1959~1960年间长春市大成仪表厂、东北光学仪器厂等大多数企业产值、产量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1962年,长春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仪器仪表企业进行了整顿,精简了人员,调整了产品结构;长春材料试验机厂职工人数由1958年的1386人精简到897人,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职工由1958年的2400人减到700人;长春市大成仪表厂与电工仪表厂合并成立长春市仪表厂,产品结构从原来生产压力表转向煤气表和湿式气体流量表,职工从1958年的420人减到136人;经过调整和整顿,1962年全行业有职工28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4人),比1958年减少12%;生产金属试验机273台(非金属试验机停产),气象仪器500台、压力表1.8万只,分别比1958年下降66%、93%和48%;完成工业总产值383万元,实现利润-83万元,分别比1958年下降73%和2.8倍。1963年至1965年,长春材料试验机厂、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长春气象仪器厂等国营企业加强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3年中全行业开发研制新产品35种。到1965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共有企业14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户,集体所有制企业4户;职工总数520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4人;设备930台,其中金切设备344台;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达到3148万元和2603万元;生产材料试验机639台,气象仪器7488台,各式仪表38247只;完成工业总产值1483万元,实现利润134万元,产值比低谷时的1962年增长2.9倍,利润比1962年增盈217万元。
  60年代前期,长春市仪器仪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市属企业中没有大型企业,较大规模的长春材料试验机厂、气象仪器厂、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都属于中央部属企业,1965年以前,对仪器仪表工业企业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分散于各工业局或区内,对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为了加强仪器仪表行业的专业管理,充分利用长春市独有的一院三所(光机学院、光机所、材机所、气象所)的科技优势,加快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步伐,1966年1月,长春市政府决定成立长春市光学仪表工业公司,隶属于长春市重工业局,其职能是对长春市区仪器仪表工业实行统一管理,使其走上健康协调发展的道路。该公司初建时规模较小,下属企业只有9个厂(社),同年8月,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实验工厂的光学玻璃车间为主体建起了长春市光学玻璃厂,并将其划归长春市光学仪表工业公司,这时公司下属企业发展到10户。这些企业是: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现二试验机厂)、小型试验机厂(现纸张试验机厂)、长春市仪表厂、计量仪器厂(现自动化仪表成套厂)、第一热处理厂、光学玻璃厂、光学仪器生产合作社、电讯仪器修配社、科学仪器修配合作社。主要产品有:光学测试仪、读数显微镜、显微镜头、望远镜、纸张试验机、高分子材料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试验机、机床光学附件、普通压力表、煤气表、天平、摆锤减重仪、闪光动平衡及仪器仪表修理,公司有15种产品列入国家计划。公司成立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的管理秩序被打乱。1966年10月长春市光学元件厂(现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成立,1968年9月长春市第四光学仪器厂成立,先后划归长春市光学仪表工业公司管辖,1969年10月该公司解体,所属企业划归长春市重工业局。
  “文化大革命”初期,长春市仪器仪表工业受到了干扰和破坏,相当一些企业的生产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68年,生产金属材料试验机201台,非金属材料试验机433台,分别比1965年减产66%和23%;气象仪器产值仅达170万元,比1965年下降36%;生产煤气表5242只,58式坦克指挥镜年产2098具,分别比1965年减产25%和44%;完成工业总产值844万元,实现利润-135万元,分别比1965年下降43%和100%。
  1970年,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提出了“要把长春工业搞上去”的号召,仪器仪表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先后恢复了一些“文革”初期被砸乱的规章制度,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明显好转,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了正轨,同时进一步扩充了仪器仪表生产企业的队伍,当年新成立了长春市光电机械厂(市光玻厂附属)、长春10中教学仪器厂、吉林大学教具加工厂,加上1966年和1968年相继建立起的长春市仪表机械厂、第四光学仪器厂、光学玻璃厂等4户企业,1970年末,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有了新的起色,企业总数发展到21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2户,集体所有制企业9户;有职工751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24人,分别比1965年增长44%和52%;有设备总数1596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734台,分别比1965年增长71%和69%;新增精、大、稀设备3台;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达到4832万元和3806万元,分别比1965年增长53%和46%;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明显提高,生产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255台和602台,分别增长11%和18%;煤气表和压力仪表分别为6033只和1249只,分别增长15%和12.5倍;望远镜、反射式单色仪、九位光电编码器分别为113具、41台、73台,分别增长13.1倍、86%、69%;气象仪器5420台,增长22%;航甲13-40相机和高射机枪瞄准镜各产321台、3520具,分别增长100%和50%;完成工业总产值2851万元,实现利润153万元,分别比1965年增长92%和14%,比1968年净盈利288万元。
  70年代,长春市政府为改变仪器仪表行业基础薄弱,产品门类短缺的状况,通过巩固提高骨干企业,发展协作配套厂,调整产品布局,加强新产品开发,增拨短线技术措施费等途径,改善企业技术装备,扩大生产能力。1971年后,为提高产品专业化生产程度,改变品种混杂小批量轮番生产的落后方式,将长春材料试验机厂变成专门生产金属材料试验机的企业,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全部转由长春市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生产,1975年又成立了长春市第三材料试验机厂(现市纸张试验机厂),将纸张试验机产品交其专门生产。50、60年代兴建的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长春气象仪器厂,长春市仪表厂,第一、第二、第四光学仪器厂等骨干企业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70年代后羽翼逐渐丰满,都确立了各自产品的发展方向,分别把航空照相机、测温湿压风的常规气象仪器、汽车仪表、光电编码器、光学镜头、望远镜等定为本企业的主导产品,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为适应仪器仪表产品专业化、系列化生产的需要,各区和一些骨干企业又建立了一些小型集体企业,1971~1980年初相继有宽城计时仪器厂、德惠实验中学仪器厂、长春试验仪器厂(隶属长春试验机研究所)、长春试验机附件厂、长春市自来水公司水表厂、长春市小型试验机厂(隶属于市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长春市锅炉仪表厂等10个厂小调头快的集体企业建成投产,为行业的骨干企业配套仪器仪表零件,并生产一些主厂不生产的而市场上又需要的夹缝产品,如物理化学实验仪器、高频疲劳试验机、双色水位计、自来水表、介质损头角试验器、数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等产品。这些小企业不但为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的壮大和发展出了力,而且为促进长春市集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8年8月,长春市政府为了加强仪器仪表行业的统一管理,重新组建起长春市仪器仪表工业公司,隶属于长春市机械工业局,属于市的二级公司,管理长春材料试验机厂,长春市第一、二、三、四、五光学仪器厂、仪表厂、光学玻璃厂、第二试验机厂、仪表专用设备厂、计量仪器厂、朝阳区材料试验机厂、双阳电器厂共13户企业,其中全民企业10户,集体企业3户,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指导下的集权式、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实行统一管理,当时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新产品开发计划起到了积极作用,197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54万元,实现利润378万元,当然也有制约生产力发展、经济效益欠佳的负面效应。在70年代里,长春市仪器仪表企业普遍加强了新产品开发工作,将主管部门下达的新产品试制任务当作硬指标对待,集中优秀科技人才,落实开发资金,走厂校挂钩与科研院所协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10年中全行业共开发研制了91种新产品,产品基本达到了系列化、标准化,形成了以材料试验机、光学仪器、自动化仪表、光学材料为骨架的比较完整的仪器仪表工业体系,为80年代行业的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新产品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长春材料试验机厂研制成功18种金属材料试验机,分别采用了伺服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改变了60年代以前比较落后的机械式、液压式的产品技术结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激光式6吨、10吨一级测力计和600吨结构试验机1978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贡献奖,10吨动静万能试验机1980年荣获第一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奖。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研制成功了7种新产品,其中QJR—Ar激光器、JGQ型大型工具显微镜、WPD型多光谱彩色合成仪等产品均系全国首创,1978年至1980年先后通过部级鉴定投入批量生产。气象仪器厂开发了自动雨量计、能见度遥测仪、多管差压计等10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使我国气象仪器产品技术结构由机械式转向到了光电化、遥测化。长春市第二材料试验机厂先后研制成功的熔融指数仪、3个系列电子拉力机、橡胶流化仪等13种新产品拓宽了市场,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总产值由1973年的139万元上升到1980年的273万元(文中1971~1980年的工业总产值均采用的是1970年不变价)。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先后研制出航甲13、12、15、航丙、航丁、导弹电视跟踪望远镜头等10种新产品,为发展国家航天与国防工业作出了贡献。长春市第四光学仪器厂1972~1980年先后研制并生产了双筒望远镜和摄影望远镜等6种新产品,1974年曾向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出口2种共400具望远镜;长春市光学玻璃厂1974~1980年共开发生产了无色玻璃、半导体玻璃、镧冕、镧火石、蓝色、绿色等微晶有色玻璃、稀土系列玻璃等19种光学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缓解了长春市光学仪器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1977~1980年,贯彻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长春市仪器仪表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80年末,共有企业32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2户,集体所有制企业20户;职工958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43人;设备总数2051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1172台,精、大、稀设备23台;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为8488万元和5461万元;主要产品产量:金属材料试验机426台,非金属材料试验机374台,煤气表16004只,压力表1515只,CA10刹车表57014只,望远镜4710具,单色仪90台,光电编码器52台,气象仪器14654台,航空相机109台,高能机枪瞄准镜944具,坦克潜望镜2193具,光学玻璃50.3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964万元,实现利润208万元。
  “六五”期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企业开展了以品种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全面整顿工作,提高了企业素质。1984年行业中的12户全民所有制企业经主管部门按国务院五项企业整顿要求全部验收合格,1985年有2户企业被省政府定为“省级先进企业”,3户企业定为“省预备级企业”,1984~1985年有12户集体所有制企业经验收合格,合格率占60%。依靠技术进步,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5年共开发研制了B型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红外地物谱仪、变焦距镜头、取景器、显示式煤气表、航丁一41相机、刹车表等72种新产品。此间技改投资184.1万元,新增厂房2700平方米,设备97台,分别使煤气表和照相机镜头的生产能力达到5万只和30万只。
  1983年2月,组建了长春市光学仪表工业公司,升为市一级公司,与长春市机械工业局脱钩,划归长春市政府管辖,归口企业有长春市第一、二、四、五光学仪器厂、仪表厂、计量仪器厂、仪表机械厂、电影机械厂、第二材料试验机厂、光学玻璃厂、纸张试验机厂。1984年3月长春市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长春市仪器仪表零件加工配套公司,隶属于长春市光学仪表公司,配套公司下属长春市小型试验机厂(“二材”附属)、长春市第一材料试验机厂(“长材”附属)、长春市光学零件加工一厂、二厂(“四光”和“二光”附属)等11户集体小企业。1985年2月,长春试验机厂(1979年曾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气象仪器厂下放到长春市,划归长春市光学仪表工业公司管辖,该公司共有企业24户,其中全民企业10户,集体企业14户,直属企业14户。1982年后又相继成立了长春市医疗仪器厂、自动分析仪器厂、长春光机所光学元件厂、吉林省计量检定所计量仪器厂、计量仪器实验工厂劳动服务社。到1985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共有企业48户,其中全民企业14户,集体企业34户,拥有职工1024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78人;设备总数2282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1472台,精、大、稀设备71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为11449万元和7157万元;主要产品产量: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分别为775台和763台,气象仪器11070台,煤气表18032只,压力表1657只,刹车表119662只,显微镜360台,望远镜1792具,地物谱仪23台,教学仪器1478只(套),电影放映机及镜头13015台(只)(其中电影放映机82台),光学冷加工机床172台,光电编码器344台,光学玻璃72.6吨,航相机88台,坦克潜望镜2004具,高能机枪瞄准镜1465具,变色镜片15740打,枪用观察镜2805具。完成工业总产值6697万元(文中1981~1988年的工业总产值均采用的是1980年不变价),实现利润525万元,“六五”时期,产值、利润的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10.2%和20%。
  “七五”计划前3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指引下和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材料试验仪器跻身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光学仪器在国内已具有较高的名气。积极发展扩大横向联合,1986~1988年完成了由工艺协作向技术合作、联合生产、产销联合的方向转变。1986年以来就仪器仪表、光学仪器、试验机、汽车配套4个方面19个项目与天津、郑州、珠海及长春第一汽车厂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生产配套联合,共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利税40万元。长春试验机厂、第二试验机厂、纸张试验机厂1989年已与全国同行业的兄弟厂组成了生产经营联合体,成立了中联试验仪器公司。1988年长春市光学仪表工业公司改为长春市仪器仪表工业局,成立了由长春试验机厂、长春市第二试验机厂、仪表机械厂组成的长春试验机集团公司,接着又吸收了长春市纸张试验机厂、小型试验机厂、第一材料试验机厂等企业,建立起半紧密层、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统一销售服务的长春试验机产业集团,并且提出了把4个光学仪器厂联合起来,组建长春市光学产业集团的设想。广泛开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协作,行业中12户全民企业和15户集体企业分别与长春光机所、试验机研究所、吉林应化所、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光机学院、黑龙江林业大学等几十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协作关系,加快了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的步伐。3年中先后开发了200吨电液伺服动静万能试验机、20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XWD—5B电子万能试验机、SRE—400S熔融指数仪、SS10刹车表、GSB2变色玻璃、照相机镜头、精磨抛光机等45种新产品,其中长春试验机厂研制的冻土剪切流变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1987年荣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长春市仪表机械厂的数控双头板材铣磨机、齿轮倒角机、精磨抛光机填补了省内空白。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用引进日本技术制造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居国内领先地位。3年来,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工作的力度,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4项;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投资179万元,新建了防震恒温精密刻划和测试车间,于1987年10月建成了长春光学刻划测试中心;长春仪表总厂1986年投资85万元,进行增加汽车仪表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新增机加设备40台,检测设备47台(套),1988年完工,形成了年产70万台汽车仪表生产能力;长春市仪表机械厂1987年投资30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的机加及分电器车间,生产能力提高50%;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1986年投资2290万元(含198万美元),新增工艺设备238台,新增建筑面积7080平方米,1988年建成并投产汽车离合器总成8万套,预计90年代初达到25万套的生产能力。另外,3年中还进行了5项技术引进,其中已完成的3项,正在实施的2项。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1986年8月引进日本SOM-TAK(沙木达克)公司光电编码器制造技术,投资300万元,土建2982平方米,组建3条生产线,1988年完成一期工程,已形成5000只光电编码器的能力。长春试验机厂引进西德液压万能试验机制造技术,长春市仪表总厂引进了加拿大汽车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都已消化吸收,批量投产。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和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1988年分别着手引进日本凸轮加工及光学系统检测设备和从英国AP公司引进汽车离合器及腊片制造技术与设备,该两项正在实施中,完工后必将带动和增强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水平。
  1950~1988年,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坚持以我为主,虚心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和联合,走出了一条“仿改结合、仿创结合、创新发展、光电结合”的产品开发道路,形成了具有13大类产品,276个品种的规格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结构,基本确立了以长春试验机集团公司为主的试验机生产基地,以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为主的光学镜头生产基地,以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为主的光电编码器及码盘生产基地,以长春气象仪器厂为主的气象仪器生产基地的生产格局。38年累计生产金属材料试验机17286台,非金属材料试验机12793台,试验机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5%。1959年以来累计出口各种材料试验机达7种300余台。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1988年已成为国内光电编码器产量最大的厂家,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1988年长春市第四光学仪器厂生产的135取景镜头和望远镜产量已达202056只(具),出口创汇191.3万人民币。1980~1988年全行业有11户全民企业获得二级计量等级证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采用19项新技术、新工艺,完成科研项目21项,陆续生产制造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在国内有一定优势的优质名牌产品。有31种产品获市级以上的名优产品称号,其中,“国优”产品银牌奖的2种,部级优质产品5种,省级优质产品22种,市级优质产品2种。在我国有一定优势的主要名优产品有: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生产的35毫米10倍变焦距摄影镜头,1985年荣获国家银牌奖。东北光学仪器制造厂生产的航甲13—40相机,1983年获国家银牌奖。长春试验机厂生产的YE—200A液压压力试验机、WE—100B、WE—1000液压万能试验机为机械电子部优质产品。长春试验机厂的WE—100A、WE—600型万能试验机和长春市第二试验机厂的XWD—500A电子拉力试验机为吉林省优质产品,在国内十分畅销,市场占有率达45%,其中液压万能试验机达到60%。长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DWJ双金属温度计1987年荣获机械电子部优质产品称号,质量全国第一。长春市第一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是引进日本SDMTAK公司技术的产品,1988年荣获国家经委、科委颁发的“优秀机械-电子产品”奖,并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其品种、质量、数量均居国内领先地位,被国家机电部批准为替代进口产品,1988年还有部分产品返销日本。长春市锅炉仪表厂生产的牛眼双色水位计,1983年以来连续6年被中国火电检测中心评为一等品,先后于1986年和1988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和机械电子部优质产品。长春市第四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S—5型8×30双筒望远镜从1980年开始连续9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135平视取景镜头1987年被评为“省优”,该两种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销东南亚及西欧,仅1987年就创汇18.38万美元。
  1988年末,长春市仪器仪表行业共有企业47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3户,集体所有制企业34户;大型企业2户,中型企业1户,小型企业44户;拥有职工144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25人,管理人员1856人,生产工人10699人;设备总数3126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1581台,精、大、稀设备121台;占地总面积1199163平方米,其中生产用建筑面积20099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达到12976万元和7869万元;主要产品产量:金属材料试验机856台,非金属材料试验机955台,气象仪器11261台,自动化仪表12300只,光学仪器5634台(其中望远镜4895具),教学仪器1154套,电影放映机械108台,放映与摄影镜头8297只,照相机镜头193108只,复印机镜头1332只,仪表专用设备76台,光电编码器2440台,汽车仪表191453只,航空相机158台,地瞄光学镜5798具,变色镜片89712副;完成工业总产值10404万元,实现利润1537万元。“七五”计划前3年产值和利润的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15.3%和42.1%,分别比“六五”期间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提高了5.1百分点和21.1个百分点,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行业的整体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总志是宏观统揽,集中记述全貌;分志是微观展现,分别记述行业。总志与分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对市情的观照,宏微相济,互为补益。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奋斗目标来说,《长春市志》应当成为一个涵盖长春城乡全貌,囊括市情全部资料的科学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