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户口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公安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3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户口调查
分类号: D631.42
页数: 4
页码: 492-4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公安局户口调查工作情况,分别记述了户口调查组织、户口调查结果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公安局 户口调查

内容

户口调查,在长春是治安管理的基础,是公安派出所工作的重心,是户籍民警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严密户口管理的重要措施。户口调查,往往贯穿于户口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户口调查,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人们的职业经历,现实表现,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从而严密社会面的控制,使人口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现实斗争服务。
  一、户口调查组织
  国民党占据长春期间,曾把长春作为发动内战的一个前哨据点。当遭到人民解放军久困重围之后,竟然采取“杀民养军”的政策,以致饿殍遍地,人们四处逃亡。1948年10月,长春解放,面对城市人口的巨大变动,公安与民政部门相互配合,对留在城内和陆续返回的人口加以登记,建立了简易的《居民名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市区人口已有17万余人。由于逃散的市民不断返城安家,户口猛增。与此同时,一些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及警、宪、特、匪逃避登记,隐瞒户口,流窜市内,以致城市户口难以掌握,社会治安难以控制。1949年7月1日,为了迅速摸清城市户口底数,掌握人口动态,消灭残余敌人,巩固人民政权,中共长春市委作出《关于户口调查的决定》。
  11日,组成了户口调查登记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刘亚雄任主任,市公安局长薛焰为副主任,张文海、吴铁鸣、龚堪贵、侯诺青、赵西岳为委员。委员会下设户口调查工作大队,张文海、薛焰兼正副大队长。14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户口登记的布告》。从7月26日至8月10日在全市开展调查登记。8月中旬,向市民发放户口簿。市委抽调区街干部、青年干校和公安干校学员以及部分中学学生,共1800余人。在户口调查大队下,编成7个中队,63个小队,经过集中培训,一个区派去一个中队,绝大部分派出所都派有一个小队。在各区区委的领导下开展户口调查登记工作。
  在户口调查展开之前,选择了人口成份复杂、反动党团及散兵游勇比较多的贵阳街,小商小贩、说书卖唱、影戏院集中的新民胡同,进行户口调查试点。首先,深入宣传户口调查的意义,揭露各种谣言,打消群众顾虑。因为当时有人造谣,说“这次调查登记户口是为了要兵,要搞财产清算,对无职业的人要送矿山劳动改造”等等,以致有些人见了工作队就躲,不讲实话或假登记。工作队很快追出造谣者,当众揭穿谣言。接着,采取户主自述与工作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避免生硬追问,使群众产生错觉。在户口调查时,根据地区的复杂程度,分配队员,一般以二人为一小组,以唠家常的方式,使群众易于接受,每日登记10~15户。经过试点,取得经验,26日在全市展开户口调查工作。户口调查工作队通过居民小组会、行业会、职工会、妇女会、扫肓夜校等多种方式,向群众讲解党的户口政策,还通过报纸、广播、评书、快板、漫画、标语、黑板报、连环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户口调查的意义。同时,对破坏户口调查的坏人予以打击。全市的户口调查,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8月中旬转入复查验收,下旬便发放户口簿,全部工作于9月末结束。
  二、户口调查结果
  这次户口调查,查清了当时长春市有120981户,407735人。其中,在业人口为287015人。这就为恢复国民经济,安排劳动就业,提供了准确的人口资料。通过户口调查,还破获了一批案件,掌握了一批反坏分子,发现了隐藏的反动党、团、特务分子及流氓土匪3004人,逮捕案犯57人。由于摸清了全市人口的政治面貌、职业状况、社会关系,有利于控制敌特及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为整个户口管理提供了依据。
  通过查阅档案,与历史上几次户口调查的结果作了比较: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颁布《户口调查章程》,决定进行一次临时户口调查,用五年的时间报齐。长春地区于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调查工作尚未结束,清政府便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后,内务部根据过去三年的户口调查档案汇总统计。可是,不同的官方文件记载不一。吉林省民政司档案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长春府人口为466858人,榆树县为323346人,农安县为287708人,合计为1077912人。而《东三省政略》记载,长春府人口为469863人,榆树县为494047人,农安县为287708人,合计为1251618人。两者相差173706人。可见当时户口管理之混乱。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发布《户口调查统计报告规则》,通令全国进行一次临时户口调查,长春地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填报,长春地区的总人口为1942397人。其中,长春县547840人,农安县324307人,双阳县250388人,德惠县310553人,榆树县509309人。当时九台县尚未成立。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在其侵占东北14年当中,进行过三次户口调查。1935年和1936年进行过两次,均属抽样调查。1940年第三次户口调查,属东北全区性的,称“临时国势调查”。调查结果是,长春地区总人口为3202217人。其中,伪新京特别市为555009人,长春县487831人,农安县359573人,榆树县603780人,德惠县294655人,九台县390661人,双阳县510708人。
  1947年7月,在国民党占据长春期间,根据其内政部的要求,进行了户口调查。调查结果,长春市的户数为103219户,人口447742人(包括警备师等公共户口 4万人)。而长春市警察署6月份的统计为590177人,相差14万多人。显然,人口数字的准确性很差。
  1907年清代的长春府,1929年民国时期的长春县,1940年东北沦陷期间的“新京特别市”,1947年国民党统治的长春市,直至1949年解放后的长春市,五个时代的户口调查,长春的人口是在55万~44万之间波动着,显然,相差无几。这里边还含有辖境面积不同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恢复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户口调查,特别是在调查中掌握有反革命活动可疑的人,有其他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人,有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人。通过调查,不断积累材料,把户口调查、查破案件、接待外调、协助政审、处理纠纷等所获得的材料记载下来,定期分析判断材料的可靠程度和问题的性质,从中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调查指出方向。“文化大革命”发生后,砸烂公检法,这一套户口调查工作遭到破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户口调查工作不仅全面恢复,而且在爱民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安志

《长春市志 公安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二十章,内容包括了旧中国长春警察、剿匪斗争、人民公安机关、指挥系统、镇压反革命、内部安全保卫、惩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管理、预审与监管、户口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外国人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爱民活动、法制建设等,再现了长春市公安工作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