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一枝春带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8410
颗粒名称: 梨花一枝春带雨
并列题名: ——记大洼县高家乡〓小学女教师孟秀玲
分类号: G210
摘要: 孟秀玲在教学上潜心钻研教育理论,摸索教学规律。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帮助转化后进生。她对事业的追求和辛勤的汗水,不仅赢得了家乡父老和学生们的赞誉,也赢得了上级的好评。
关键词: 孟秀玲 教师 赞誉

内容

本报记者 金成明
  就是盘锦市的地图上,要找到大洼县高家农场碾房村恐怕也要费很大劲。然而,她却甘愿把青春奉献给这里的孩子们,奉献给这块土地。她就是一直担任村小高年级班主任的孟秀玲。
  提起孟老师,这里的人们都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个少有的好老师,把孩子交给她“一百个放心”。是什么原因能使她赢得父老乡亲的赞誉?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记住了叶圣陶老师的一句话:‘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8年多的教学中一天也没有忘记。”
  那是1983年,农场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她家里承包了十多亩水田。当时她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在学校上学,父母年岁又大,农忙时,地里就更缺人手了。学校里的老师遇有这种情况都请上几天假,顺理成章,谁都理解。孟秀玲也惦记着地里的活,又不忍心扔下全班学生,就劝父母先慢慢干着,等她腾出工夫再把活干完。话是这么说,等她到田里时,草已比苗高了。
  在未婚青年中,孟秀玲可算老大姐了。在处理个人婚姻的问题上,她曾有过绚丽多彩的理想。可许多理想都变成了泡沫在空中消失了,那是因为她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了。1987年,一位同事给她介绍一位男朋友,相处4个月,人家多次诚恳地约她到他家去。当时,她正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星期日也很少休息,所以迟迟不能赴约。最后,人家说她不懂感情,和她分手了。类似这样的事,以后又发生几次,结局又都大同小异。她说:“个人的事固然重要,可和我心爱的事业相比,还是后者更有吸引力。”
  在教学上,她潜心钻研教育理论,摸索教学规律。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帮助转化后进生。她班上的一各男同学,贪玩好动,学习成续较差。在一次科技劳动课上,她发现这名同学对科技活动格外感兴趣,就因势利导和他交上了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学生转变过来了,后来以较好的成绩升入初中。
  一些学生家长为了多赚钱,总想让孩子放弃学习的机会。孟秀玲虽然很着急,却又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她班上有两个学生是兄弟俩,家里搞蔬菜大棚,父亲“承包”给他俩,开始揭放苫子。他俩就利用课间去干,后来就干脆不来上学了。孟秀玲费尽口舌做那位家长的工作也不见效果。一次,她正巧遇上家长给瓜苗配制农药,她抓住时机问:“大哥,你配的农药浓度的比例是多少?”对方苦笑一声,“大估景儿呗。”“那可不行,浓度大了要害死瓜苗的,小了又杀不死害虫。”“没文化有啥办法。”孟秀玲见有门,就和他说,如果两个孩子上学,多掌握点知识,将来就不愁没文化了。一席话,使家长明白了道理,第二天,就送两个孩子回学校了。
  8年来,孟秀玲把自己的爱全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自己却失去了很多。她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经常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去年又参加了高师函授。她对事业的追求和辛勤的汗水,不仅赢得了家乡父老和学生们的赞誉,也赢得了上级的好评。她多次被评为县乡先进教师,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成明
责任者
孟秀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