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湿地价值太大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7593
颗粒名称: 这块湿地价值太大了
并列题名: ——访大连自然博物馆鸟类专业工程师孙士德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12月16日盘锦报登载访问大连自然博物馆鸟类专业工程师孙士德的文章。
关键词: 鸟类 保护 丹顶鹤

内容

本报记者 〓
  在市第一招待所,我采访了大连自然博物馆鸟类专业工程师——孙士德,他是为完成一篇《自然景观变化对鸟类的影响》的论文。而第二次来盘锦的。8年前,他曾来盘锦进行鸟类普查。也就是那一次,他们调查小组认定了盘锦是丹顶鹤的繁殖地。我们见面后,话题也就从这件事上开始了。
  记者:请您谈谈当时是怎样认定丹顶鹤的情况的,好吗?
  孙:1982年辽宁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鸟类普查,我被派到辽南片。全省确定了4个点,有东沟、庄河、营口、盘锦。盘锦虽归营口管,仍作为一点独立点,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不曾有人深入过。辽宁地区鸟类普查,过去有外国人做过,英国、俄国、日本都留有资料。他们当时的普查,主要是沿铁路线进行,盘锦是湿地盐碱沼泽,很有必要深入一步。我们通过营口市林业局介绍到大洼县,在大洼县林业局的帮助下来到了赵圈河苇场。非常幸运,一进苇塘看见了7只丹顶鹤。
  丹顶鹤在辽宁,国外有记载,到底在哪井不清楚。1914年,日本人报道:在大连发现过,并说辽西也有,但没有确切的地点。我们为我们的这次发现而兴奋。接着,又走了羊圈子、辽滨等几处进行考察。历时一年多时间,有几项重大发现,1、发现了白鹤在这里过路;2、发现了白鹳和许多鸥类,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是国家保护二级。3、发现了这里是辽宁水禽繁殖中心,一些东北不多见的,如黑嘴鸥、苍鹭、鹏鹬、黑翅长脚鹬都在这里栖息、繁殖。那次,认定了135种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20多种。当然在这所有的发现中最重要的是认定了丹顶鹤,认定了这稀有珍贵鸟类的繁殖地。
  起初,一些专家认为丹顶鹤在盘锦繁殖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见到的大部分是亚成体(青春期,没有繁殖能力)。经过一年的观察,发现它一年三季不离苇塘。调查了解老百姓,他们说这种鸟很早就来这里,俗称“黑屁股”、“黑裤衩子”、“黑围裙”,夏天在苇塘里捡过蛋。由于没有橡皮艇、皮踏这样的湿地沼泽交通工具,辨巢捡蛋没法进行。但后来,阿基波发现了巢卵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结论是正确的。
  记者:认定盘锦是丹顶鹤繁殖地有何意义:
  孙:这个发现意义很大。因为原来的记录,丹顶鹤的繁殖在地球上的最南限是向海,盘锦比向海向南推移了三个纬度。这对于探索鸟类的迁徙规律,进行生态科学研究,促进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发展建设事业服务都有重要意义。
  盘锦湿地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人称“世界第二大苇田”。日前,人类对湿地的价值还不能说认识很清。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十亿人要吃饭,不能不采油,不打粮,我们已经在这块湿地上开采了大量的石油,收割芦苇,捕获水产品,开垦植种。但我们在开发建设中不能忽视了保护工作,寻求一条既能享受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物质财富,又能让这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并且造福子孙后代,将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限度。
  双台河口的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做了不少工作,鸟类品种由135种增加到168种,而且丹顶鹤的数量也有增加,这是大好事。湿地质量好坏,鸟类的多少是一个标志,如果鸟类灭绝了,就说明环境质量恶化了,人与鸟共生在一个环境中,鸟类受害,人也难免。所以说,保护鸟类,保护湿地环境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士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连自然博物馆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