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线结新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7521
颗粒名称: 旧线结新网
并列题名: ——“聚会热”管窥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最近两年,社会上老战友、老同学的聚会越来越热起来。在这些不知会热多久的聚会中,不乏三五个人之间走亲会友式的晤面。这种自发性的聚会非笔者所要品说的,在此要管窥的是那些人多势众,需精心组织安排的老战友、老同志们的聚会。
关键词: 聚会 管窥 组织

内容

苏岛
  最近两年,社会上老战友、老同学的聚会越来越热起来。在这些不知会热多久的聚会中,不乏三五个人之间走亲会友式的晤面。这样的聚会往往局限在素来有走动的战友或同学,几个人聚在一起喝上几盅、唠上一阵儿或扑克、麻将地玩一会,都是正常的人际往来。这种自发性的聚会非笔者所要品说的,在此要管窥的是那些人多势众,需精心组织安排的老战友、老同志们的聚会。
  聚会的因缘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三两个人偶然间碰到一起了,言谈中相互提及老战友、老同学的情况。唠着唠着,一个说:×××现在干什么呀?我有十多年没见到他了。另一个说:可不,我跟××他们几个也有十来年没见了。一个说:咱们找个时候聚一聚吧。另一个马上赞同:行啊,我跟××说,让他串拢,他都能联系上。努,常常就这样开始了。
  被指定负责联系的人,多是在往日的众人中间人缘挺好,如今在社会上也混得挺“有份儿”的。
  于是,张三联络李四,李四联络王五,一个个已经松散的网环就这样重新连起来。聚会的日子多带有纪念性。比如,复员的日子、毕业的日子、上山下乡的日子等。选定的地点,首次聚会自然是选在组织者能“好使”的地方。以后聚会的主办人、主办地点和时间就多在“第一次会议”上商定了。
  聚会到一起,活动内容怎样安排哪?也有一同游山观海搞旅游什么的。最共同的,也是都少不了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吃。拍几卷彩照以资纪念,人手一份复印或“四通”打印的通讯录,这几乎是都有的项目。有的聚会更是锦上添花——搞一套录相,留下活的回忆。
  搞聚会就要有花销,你来我往的也需要交通工具。这些自然是靠大家能行风的行风,能使雨的使雨。据此大抵可将聚会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自助式”,二是“公助式”,三是“公私同助式”。
  本市地面曾有过一次三百多人的战友聚会,经费就是自助式的。只有下限——每人十元会费,没有上限——多捐者不拒。参加者多是拿二三十元的,最多的一位是拿了二百元。所谓“公助式”则是聚会者中有在工作单位掌权理财的。可直接用公款“赞助”,或能把“饭条子”、洗印胶卷的收据拿回本单位报销。于是,就有了这笔者特意加上引号的“公助式”。至于,“公私同助式”也好理解。比如,某君开了间个体印刷社,在坐了“公助车”、喝过“公助酒”之后,由他负责印制通讯录,这笔花费又没用人提供“公助”,这聚会不就是“公私同助式”吗?
  在“聚会热”中,这三种形式各占多大比重,实在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相信,纯粹的“自助式”绝对不会居多。试想,经费“自费式”了,会不会也绝不用公车跑上一两个台次呢?
  据笔者所知,如果按社会成份取值,“聚会热”以机关干部居多;如果按年龄取值,是从30——50岁的居多。这中间又以30——43、4之间的占大多数。这些人,已过“而立”,不能说功德圆满,也基本上功成业就。在“自我奋斗”多年,历览人世酸甜苦辣之后,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商品化的时日,想起昔日既无铜臭熏染也少利益瓜葛的、单纯洁净的战友情、同学谊,总会增添心中的温馨。互相间的聚会沟通增加了互相间的观照对比,则会成为努力进取的动力。所以,这种聚会能够热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曾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些某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同志,多是年逾“知命”。聚会后得知一位老同学家中生活很困难,一个个解囊相助。不单那位受助者,每个人都从中体会到人世真情的温暖。
  这类“聚会热”的正面价值是应该充分认识到的。但“聚会热”的负面价值也不可忽视。仅举一例:某地收容所收容了个容留卖淫的人,此人的哥哥找到一位同志,该同志的战友在收容所做管教干部。这同志去找他的战友,话不用多。不久,那容留卖淫的就得到了本不应有的从轻处理。
  “聚会热”联系旧谊,将已松散的旧线系结成新网,受益者是参预者线上人。它在增添了一些假公济私行为的同时,也使得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受到不正常的冲击。
  笔者管窥蠡测,以为对此只能疏而导之,也就是靠当事者的彻悟处理此类事。其关键不在于聚会这种形式,而在于是否藉此系结的新网,牟取不应牟取的私利。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苏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