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加速两个文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6236
颗粒名称: 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加速两个文明建设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通过农村改水使得大洼县卫生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是历史最大突破。
关键词: 农村改水 卫生 改善

内容

我县位于大辽河下游,地势低洼,土质盐碱严重,全县有18个乡2个镇,168个村,人口33万人。本地区无浅层淡水资源,广大农村长期处于冬季缺水,夏季吃坑塘苦咸水的困难局面。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农村饮水工作,多年来各级政府投放大量资金维修疙瘩楼,荣兴二处水库蓄水工程,乡、村二级政府仅修坑塘引水配套工程每年投入近40万个劳务用工,占农民年生产用工15%,折合人民币70万元,大大加重了农民生产、生活负担。
  由于近些年来辽河上游几大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加之农用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使得河水污染十分严重,使水质变得非常复杂,汞、砷、铬、氯化物、挥发酚、油等成份大大超出饮用水的国家标准,其中汞与铬的最大检出值分别相当于地表水的1——1.5倍,挥发酚最大检出值超过0.5倍,油检出率为100%, 最大检出值超标4.2倍,每当春夏二季,介水传染病流行漫延,人畜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仍没得到根治处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身体健康。
  一九七五年县乡二级政府为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先后在王家乡、清水乡、平安、前进、城郊乡,投资筹建多处小型人畜给水设施,但由于工程零星设施简陋,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责任落不实,经济效益差,供水时断时续,工程先后报废,造成一定人力物力损失。水源性常见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改善饮水条件心情非常迫切,并且充分得到各级政府重视,为解决农村饮水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一九八五年,我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125.75万元,三级政府拨款326万元,乡与农民自筹1154.1万元,从事农村改水工作。
  历经四年图治,在有关部门支持协助下,经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经验的情况下,大大加快了我县农村改水速度,并且不断的提高了业务管理水平,使得我县改水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一期改水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九八九年底使得我县10个项目乡,117个村,64000户,20万人口吃上了安全卫生用水,先后建成万人水厂10座,日生产能力1.8万立方米。使得我县占人口70%的人摆脱吃坑塘咸水的局面。
  四年的改水工作,使得我县的卫生健康状况得以明显改善,几种主要的水源性疾病已有了明显下降,仅痢疾为例一九八二年全县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饮用深井水后痢疾发病率由1982年1581例,降到862例。
  通过农村改水使得我县卫生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也是历史最大突破。群众高兴地说农村吃上自来水,过去连想都不能想,只有共产党才能办到,这是党给我们千家万户送来的福水。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