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饮水条件 竭力造福后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6235
颗粒名称: 改善饮水条件 竭力造福后代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盘锦市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技术管理措施,保证水质合格率,努力增加水量,提高水质,充分改善饮水条件。
关键词: 盘锦市 改善 饮水条件

内容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水人类就不能得以存在。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曾生活在没有石油、没有电力、缺少煤炭的时代,但是一天也不曾生活在没有水的世界里。在现代社会,水不仅直接用于生活,而且是人类获得其他资源的基础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古今中外,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水都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产没有水用,无法发展;人没有水喝,不能生存。因此,解决水的问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的方针。
  我市城乡给水同全省全国一样,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一是城市供水资源少,水量不足;二是农村可供的优质水是我省最贫乏的地区。就水质来说,城市供水从一九三七年以来,到一九八六年,城市居民一直引用有毒有害的双台子河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农村群众更是从生活在盘锦这块土地上那一天起,世世代代饮用咸、苦、脏的地表水。由于城乡群众长期饮用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和其它化学元素的超标水,对金市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威胁,我市肠炎和肝炎发病率居全省之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在解决城乡群众的饮水和改善水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始重视解决百万群众的吃水问题,但是,水量和水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再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以及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对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对地表水质的污染,更为普遍严重,给我市城乡改善水质问题造成很大困难。没有相当数量的资金、物质、技术,短时期内是难以解决的。当然,也有一个加深认识的问题。
  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关怀下,经过多方面的工作,自1984年起,把我市列入“七五”期间国家通过世界银行贷款的办法解决城乡人民饮水安全卫生计划以来,经过市、县、区几年的共同努力,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把改水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作为为民造福、有益后代的大事来抓,充分调动群众改水的积极性,上下一齐动手,同心协力,分级负责,克服各种困难,工程进度快,施工质量好。现已经打深井39口,建井厂38所,埋设供水管道200公里,使农村40万群众吃上自来水,市区市民已经吃上从石山送过来的优质水,在已经供水的地区,群众都十分满意。
  我市城乡改水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年省政府三月份在沈阳召开的全省“城市供水工作紧急会议”上,要求我市五万吨的高升水源今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年开始建设。农村第二期15个乡镇,154个村,21万人的饮水任务,要抓紧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力争1997年全部完成城乡改水任务,总投资约近一亿元,工程量大,工期长,资金筹措难度大,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加速城乡改水的速度和保证工程质量是发展城市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长远战略措施,是稳定大局的重要一环,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造福后代的大事,要切实抓紧抓好;另一方面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技术管理措施,保护好水源,加强水质检验,搞好水厂净化处理,加快培训技术力量,做好过滤消毒处理,保证水质合格率,努力增加水量,提高水质,充分改善我市的饮水条件,以无愧于子孙后代。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立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