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机局提出耕作新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5707
颗粒名称: 市农机局提出耕作新技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盘锦市为改进耕作方式,实现抗旱节水,市农机局提出了耕作的新技术。
关键词: 方式 耕作 技术

内容

盘锦地区,多年来逐渐形成犁翻、旱耙、水耙和水平地为主体的机作业体系。这种耕作方式,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存在许多弊端。为改进耕作方式,实现抗旱节水,市农机局提出了耕作的新技术。
  市农机局提出的新的耕作法是:(一)旋耕法。旋耕法是稻田耕整地方式的重大改革。它有许多优越性。(1)节省平地用工;(2)为水稻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3)省水,(4)节能源,省费用;(5)效率高。
  (二)松耕法。其主要好处是,(1)松耕垡块不完全翻转180度,翻后多是立垡和坐垡,有利于保持和发挥地力;(2)无壁犁耕地,垡块不受犁壁挤压,不改变土壤的松实程度,有利于土壤风化,容易耙碎,耙细,整平;(3)这种耕地方式消灭了开闭垅和回铧一沟的现象,耕地平坦,节省平地用工;(4)松耕土壤阻力小,可提高生产效率,一般提高20——30%,降低消耗,减少零件损失,每亩可省燃油0.5公斤左右;(5)这种耕地方式,不打乱土层,大部分表土保持在上面,有利于杂草萌发,便于集中灭草,充分发挥农药效力。(三)旱耙法。一般稻田耕作后,土壤的破碎程度和地面的平整状态还不能满足农艺要求,需要进一步整地,才会给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旱耙法的优点是:(1)旱整地 可保证农时;(2)缓解 插秧期间劳动力紧张的矛盾;(3)节省泡田 用水。(四)推广小轮拖拉机下水平地。用此方法耕作,能起高填洼,耙碎遗漏的坷垃,能压耙地边地角,消灭部分杂草和生格子,土地疏松平坦,不用人工平地。
  上述四种耕整地方法改变了传统耕地方式,如实现这些措施,我市可节水2496万立方米,既有利于抗旱节水,又保证了耕整地作业质量,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佟国纯 张树堂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佟国纯
责任者
张树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