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造福盘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5647
颗粒名称: 为了造福盘锦
并列题名: ——辽河油田支援盘锦工农业生产建设的事迹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90年3月22日,盘锦报刊登了辽河油田支援盘锦工农业生产建设的事迹。
关键词: 天然气 化肥厂 油田

内容

本报记者 王鹏
  辽河油田会战建设20载,一直把支援盘锦地方工农业生产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为辽河化肥厂、盘锦化肥厂等企业及全市居民生活提供了79.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我市工业的崛起、农业的振兴、经济繁荣和各行各业的兴旺做出了贡献。
  自1970年辽河油田开始向社会提供天然气源之时,就把支援盘锦地方工农业生产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积极筹划为我市提供气源,生产化肥,提高盘锦水稻的单产能力和蔬菜大棚的生产能力,减轻地方对油田粮食、蔬菜的供需压力,造福盘锦人民。
  1974年1月1日,盘锦化肥厂使用油田提供的天然气生产出盘锦第一袋支农化肥。
  1976年4月始,辽河化肥厂也使用油田提供的天然气生产出大批优质化肥。
  辽河化肥厂、盘锦化肥厂生产的尿素,源源不断从厂里一车车拉出,运到农村,洒进田里,为盘锦农业丰收捉供了可靠保证。然而,辽河油田职工为我市工农业生产建设提供天然气源也克服了许多困难。
  1987年11月25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冻雨风雪,席卷了整个盘锦大地,将油田大部分井站的供电线路刮断,油气井生产被迫停止,供给我市的天然气源严重短缺。心系盘锦人民的辽河油田领导作出决定:迅速抢修供电线路,尽快恢复生产,调整压缩油田内部生活用气,全力以赴保证辽河化肥厂、盘锦化肥厂的天然气供给。十几天的时间,油田关闭了大批天然气供暖锅炉,许多职工家里很冷,生火做饭也十分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怨言。油田附属的企业和个体饮食服务业也断掉了气源。
  1988年7月25日,辽河油田200万轻烃装置试车,供给辽河化肥厂和盘锦化肥厂的高压输气管线须在油田油气管理处与其改线对接,得到通知的辽河化肥厂做好了停车的准备,而油田领导考虑到停车会给辽河化肥厂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他们采取了多开儿台天然气压缩机,管线带压走气等措施,宁肯自己承担风险,也要千方百计争取辽河化肥厂不停车。油气管理处处长赵宝贵、副处长花振开亲自在现场指挥,不分昼夜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实现了辽河化肥厂生产正常运行,高压输气管线改线任务也出色完成。
  1989年12月26日,从欢喜岭地区输入辽河化肥厂的高压输气管线出现多处漏气,油气管理处接到消息后,迅速奔赴现场。原来,这条管线穿越苇塘,多年受塘水腐蚀,保护层脱落。现场是没膝深的芦苇,管线漏处须焊接,而发电车又开不进去。他们发扬大庆精神,把发电机拆零,用扁担抬进去安装上。职工们个个在泥泞的苇塘中摸爬滚打,象泥人一样,很快修复好这条保证辽河化肥厂高压天然气供气线路。
  近20年,辽河油田供给辽河化肥厂61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600万吨尿素,创工业总产值24亿元;供给盘锦化肥厂11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120万吨尿素,创工业总产值4.75亿元,缓解了盘锦地区化肥供需紧张的矛盾。供给我市两区两县生活用气7.4亿立方米,方便了市民生活。
  当记者采访辽河石油勘探局副局长、主管油气资源销售的总经理林青山时,他豪爽地说:造福盘锦人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还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盘锦地区提供更多油气资源,支援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建设。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机构

辽河油田
相关机构
辽河化肥厂
相关机构
盘锦化肥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