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市面临第二次就业高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4685
颗粒名称: 1990年:我市面临第二次就业高峰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盘锦市将面临全国第二次就业浪潮的冲击。这是继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又一次就业高峰。
关键词: 企业 就业 工作

内容

郭勇
  20世纪90年代初,我市将面临全国第二次就业浪潮的冲击。这是继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又一次就业高峰。
  与前次相比,这次就业高峰所伴随的经济环境和过去不同。其特点,一是社会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且将长期难以解决;二是企业推行优化劳动组合,将有一部分富余人员在企业内部安置,无法吸收安排城镇待业青年;三是进入企业务工的农民数量过多,而且有增无减,冲击了城镇青年就业。这无疑给我市就业工作带来更大更多的困难。诚然,建市五年来,劳动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得我市就业工作一度摆脱了困境,初步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就业格局。但就业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其主要原因,一是大中型企业少,老企业亏损,新企业尚在建设,效益好的企业人员饱和;二是第三产业不发达,就业门路不宽;三是农转非人口增长过快。据预测,我市明、后两年将增加1.5万待业人员,加上上年结转共有3万人需要就业。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只于此,尚有2万名企业富余职工随时都有失业的危险。可见,我市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面对新的就业高峰的挑战。我市劳动就业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从实际出发,贯彻“三结合”就业方针,把市场机制引入就业领域,广开就业门路,实行竞争就业,打破静态的就业体制,国家、集体、个体同上,长期、短期、临时用工并行,大开后两扇门,在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上下大气力。要做到:
  一、打破“统包统配”观念,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劳动就业。改变万人同挤独木桥的就业格局,由安全就业转向竞争就业,由静态就业转向动态就业,把着眼点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合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上,拓开所有就业渠道,真正形成全方位就业格局。
  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制定和落实配套措施,打开集体和个体就业门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在办理营业执照、占用经营场地、税收、贷款等方面,应适当给予照顾,为待业人员创造就业条件。
  2、进一步加强就业训练工作,围绕三结合方针,结合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特点,调整训练内容,扩大训练领域。提高待业人员本领和素质,为待业人员打下从业基础。
  3、积极办好劳务市场,拓宽临时用工、个体用工以及劳务输出等动态就业渠道。
  4、大力兴办劳动服务公司,提高两个效益,解决本系统本部门待业青年就业问题。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