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迅猛发展的盘锦金融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982
颗粒名称: 改革中迅猛发展的盘锦金融事业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盘锦市的金融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关键词: 贷款 建设 项目 工业

内容

本报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的金融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197 8年以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境内有金融机构不到60个,职工人数不足600人。贷款余额分别不到20000万元和19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还不到500万元;城乡储蓄余额不到2600万元,只占同期贷款的13.7%。仅有的5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主要用于塑料厂、针织厂、电机厂、仪表厂等小型企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
  改革,使我市的金融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截至1989年8月末,我市有金融机构266个,是1978年的4.4倍;职工队伍发展到2969人,是1978年的4。95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5亿元和17.6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9.25倍和9.26倍;其中固定资产贷款已达到22750万元,是1978年的45.5倍;城乡储蓄余额猛增至98300万元,是1978年的37.8倍,年平均增长40%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占同期贷款额的的56%,很好地发挥了储蓄的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近些年来,全市流动资金贷款增长较快,其中工业贷款已达47734万元,农业贷款已达25924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大中型企业如辽河油田、辽河化肥厂等的生产,用于水稻生产和创汇农业的发展。
  技术改造贷款支持的重点调整到农业基础项目、工业基础项目、中外合资项目和出口创汇项目上来。如:重点支持了辽河化肥厂、盘锦化肥厂的节能技术改造:盘锦天然气化工厂、新型防水材料厂、纺织厂、有机化工厂、建筑塑料厂等大中型企业的建设和改造:兴隆台、二界沟、辽滨三座大型冷藏库的改造:四万亩虾池的建设和改造:大洼种子中心三条生产线(种子、精米、饲料)的建设:以及辽河三角洲的开发等三十几个项目。预计这些项目年创工业总产值可达10亿元,利税可达4亿元。(冯〓军)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