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细叶颂春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491
颗粒名称: 片片细叶颂春风
并列题名: ——《绿色十年》有奖征文综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8月29日,盘锦报刊登一篇关于《绿色十年》有奖征文综述。
关键词: 《绿色十年》 有奖征文 综述

内容

本报记者 刘德天本报举办的《绿色十年》有奖征文来稿60余篇,发表31篇(其中1篇为记者撰稿未参加评选),经评委会评选出1等奖3篇,2等奖5篇,3等奖10篇。广大读者和评委们一致认为这次征文是成功的。
  绿色,生命之色,青春之色,蓬勃发展的象征。绿色,更代表着社会主义大农业。我国农村自197 9年至1988年这十年,是改革发生、发展的十年。我市农村十年改革,一步一层楼,硕果累累,人们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贺知章有诗云: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我市农村采撷片片细叶,颂扬改革之春风的伟力,激发人们更加投身于改革,是这次征文活动的宗旨。从应征作者的单位可以看出,它突破了农村报道的稿件仅来源于农场、乡镇的格局。它还从油田、部队、机关、学校等部门涌来。这不能不被视为一个突出的特点。对于农村改革,这些作者有的是热情的参与者;有的是深情的观察家;有的是激情的颂扬人;有的是三者兼而有之。是他们,谱写了一首春风的赞歌:春风吹得荒滩巨变,“国救”翻身,吹得“刘老闷”打开了话匣子,庄稼院里传出了笑声;吹活了红草沟,吹富了黄金带,吹绿了大棚村,吹得人们绿色满心田!
  乡土气息浓郁,时代特征鲜明是征文的又一特点。《庄稼院里的笑声》从繁如星晨的农家事中摘取了过春节、娶媳妇、盖新房这三件农家大事。种粮大户过丰收年是个啥滋味?丑光棍娶上了俊媳妇是个啥滋味?茅草房变成了北京平是个啥滋味?三件事,真实可信。第一件事里“满屋人开怀大笑,笑声与室外的鞭炮声汇成了一片……”;第二件事里“羞得新娘满脸通红,一屋人也笑作一团”;第三件事“大舅正忙里忙外招呼着客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意……”这“三笑”是庄稼人心态的外露。改革使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好日子使他们藏不住发自内心的欢笑。二叔家连续9个年头的大丰收,正值改革进行了9年;北京平不仅具有盘锦农村的住房特色,而且是这里80年代的产物,这些都突出地反映出时代特征。
  以《卖黄雀的小男孩》为代表的一些篇章,是以含蓄、以情动人为特点的。文中从一个忍痛制爱卖鸟换笔的孩子到一队活蹦乱跳的孩子;从一支笔到几支笔,一切都在变,市场也在变。而作者引而不发,启迪人们去感受,去思索,去寻我“变”的缘由所在。小主人公为了买笔才去卖鸟,为了鸟不被新主人用手抓死,他廉价卖对方一个鸟笼,然而,他仍不放心,还再三叮咛“别忘了喂食”。他那样值得同情,值得可怜。他不接受别人白送的钢笔,他有个性,有成年人的自尊心,又是那样值得敬佩。那对黄雀早已死去了,而那卖黄雀的小男孩留给他的印象却令他难以忘怀,使他十多年后还握着那支当年没有送出的钢笔,在桥头徘徊,在记忆中搜寻:“孩子,你在哪里?”可见情真意切。对于这样一个完美的事件,就连笔者当时也考虑过这是不是虚构?后经核实,证明这是发生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滴水阳光,以小见大。《从一支冰淇淋想起的》作者写如今拿5角钱给女儿买一支冰淇淋毫不犹豫,而过去买一顿午饭的5角钱很长时间都没舍得花掉,后来买了一本书。从中看出家变了,家乡都变了。
  对于参加高考的青年学生来说,榜上有名者是少数,而落榜者才是多数。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两次落榜之后》揭示了一个道理: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而路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之路,创汇之路。冯静在这条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改革,给落榜青年提供了用武之地。《美的风波》反映了改革不仅使人们从饥饿贫穷中解脱出来,也使人们换了新的容颜,增添了新的风采。敢于同旧观念抗争的农村女性,率先走进了一个爱美的时代——写人的观念的更新。《红毛草》之所以不同凡响,则在于它阐述了靠党的好政策保驾,还需舍得付辛苦的道理。这是具有思想深度的。《又见素芳嫂》和《一桩未能了却的心愿》以角度新见长。前者从一个忏悔者的角度来写,后者从一件憾事说开去。
  征文的标题也是较为考究的。《卖黄雀的小男孩》使人一看就联想起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而引读下文。《春到“国救”家》“国救”与“国舅”谐音,给人打下深刻的烙印。
  改革的春风使盘锦大地春光明媚。改革的激流中有盘锦人民破浪扬帆。一批改革者在改革中起步,在改革中成熟。远见西有笫一个研究生态养猪法的人,第一个发明高台育苗的人,第一个养貂的人,第一个搞大栩的人,第一个培植滑子蘑的人。要充分认识“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对改革的意义。在这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既要看到光明前途,又要看到这个光明前途需要无数改革者征服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变成现实。
  改革的战鼓敲得人们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你看:在这场变革中,冤家成了亲家;专业户成了先富帮后富标兵;为了把资金用在扩大再生产上,鸡栖平楼座,人住简易房……
  征文既体现了作者灯下撰文之苦,又蓄含着编者为人作嫁之劳。
  这些写家乡、颂改革的短文,带着泥土的芳香,是盘锦的土特产品,也是献给建国40周年的礼物。
  《绿色十年》将结集出版,应该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开动思维机器的契机。思考过去,我们走过了十年改革之路;憧憬未来,我们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再去迎接又一个绿色十年?
  诚然,征文也不是尽善尽美,它还存在着有些篇章题材雷同,写法较平,由于版面等原因,有的发得较短、较瘦,给人们言犹未尽之感。所有这些,为今后工作提供了经验。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贺知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