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1725
颗粒名称: 隆冬曲
并列题名: ——欢一联至欢三联Φ529施工现场侧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3月11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欢一联至欢三联Φ529施工现场的文章。
关键词: 重点工程项目 工地 工人

内容

本报通讯员 易黎明 本报记者 王龙江
  今年元月的最后一天,冰雪覆野,朔风凛冽,寒气袭人。呼啸的北风吹散了淡淡的雾霭的时候,我们驱车来到辽河油田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欢一联——欢三联Φ 529管道铺设施工现场采访。在这里施工的辽河油田油建二公司二大队,以“铁人”的姿态顽强拼搏、艰苦奋战,谱写了一支支动人心弦的隆冬曲。
  一曲我们下了汽车,北风嗖嗖,顿觉冷气逼人,只见工地上到处是施工的人群。一中队长曾太平告诉我们:这期工程很重要,为了春节前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他们队的全部人马上了这条管线施工。
  当我们走到管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铆工正在全神贯注地抡锤敲砸着管口。随着他的身体前倾和大锤的下落,那巨蟒似时Φ529管道发出了沉闷又震耳的“冬——冬——冬”声响。天气虽然十分寒冷,然而他的脊背上冒如腾腾的热气,汗水从脖颈上一滴滴地流了下来。他拿的八磅重大锤从早到晚地抡砸,手上震出了一条条的裂口,手心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就这样,他日复一日,一锤、二锤、三锤……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露出了红扑扑的面孔。他伸了伸腰,然后欣然地告诉我们:“只要能完成任务,质量合格,吃点苦算啥……”
  他的话语不多却很扑实。“冬、冬、冬……”锤声又响了。从一旁走来的制队长谢文佑告诉我们:“他叫奠国球,工作很踏实。他的活虽然很苦,但他从投有怨官。听了队长的话,我对他更增加了几分敬意。
  不远处,几台焊机同时作响,发出”轰轰——轰轰”的声音,焊枪在挡风棚中闪现炫目的银光。十几名管工在不同位置上作业,有的用双手倒倒链,有的用撬杠撬,笨重的”巨蟒”Φ529在地上微微地晃动着。谢队长指着几个小青年对我们说”那个叫罗冬, 19岁;那个……这几个小青年这阵子干得可真不错。”我们想继续听下去。“嘀嘀——嘀嘀”,忽然汽车驶到了工地,原来送中午饭的汽车到了。这时,施工队员一个个端着饭盒,三五一伙地蹲在篝火旁吃饭。他们下蹲的身体哆哆嗦嗦,端饭的双手抖抖颤颤。然而他们边吃饭边笑呵呵地交谈着,好象忘记了疲劳和寒冷。这真是:苍天当长屋,大地作短椅。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午餐在野外,壮士笑开怀。
  二曲听说大凌河畔那边还有一支施工队伍正在抓紧施工,我们又驱车赶到那里。无情而又残酷的寒流卷过大地,大凌河封得冰雪层层,狂风吹起灰沙阵阵。风沙中我们朦朦胧胧地看见四个黑点触在“巨蟒” Φ 5 29的躯体上,走近第一个黑点时,看清两名焊工正在接焊。他们身着厚厚的棉大衣,头上严严实实地捂着皮帽子,脚蹬硬硬梆梆的大头鞋,手戴乌乌秃秃的皮手套。这真象《林海雪原》里的装束。走进他们身边,碰了碰正敲打焊缝的焊工,“师傅,请向……”那位一抬头,用手把帽子往上一托,这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姑娘,我们真有些后悔自己的冒失。旁边一位男同志告诉我们:“她叫王小琴,今年20岁,2级焊工,工形已两年,点焊熟炼、每天都点四十多口缝,这几天一直干到晚上七点左右才回基地”。我们何她:“你愿意做这项工作吗?”她脸上露出一双深深的笑魇说:“干什么都一样呢,这不很好吗。”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姑娘,愿你似火的青春把人们心中一切冰冷的东西溶化,就象这炽热的弧光在隆冬里溶化了钢铁。
  在姑娘的对面施工的焊工着我们走来,站起势取下了护面罩。这一瞬,两颗大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慢慢地滚落下来,他拾起拿焊把的手抹了抹。着到这情景,我声调不自觉地沉了下来,“师傅,请向你在这样的天气里施工有什么想法?”他嘿嘿一笑说:“这些日子,天气冷,风沙大,施工难。20日完成欢三联到沥青厂的Φ325管线施工任务,21日又上了这条管线施工。一个来月没有回家了,再有几天就要过春节了,家里啥都没买。现在是油建施工的好时期,这条管钱是局里冬季施工的重点项目。来年的活很多,开春不好施工,现在得抢时间干。连续好几天晚上了,我们干到七点多钟才回基地。”一旁的工人告诉我们:“他叫覃永额。”我们的石油主人啊,有这样的追求,有这样的干劲,多么可亲可敬!
  三曲在与一中队并肩作战的工地上,我们见到了三中队副队长薛显祥。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冬季施工战役开始以来,协助书记张庆师工作,带领施工队员拼命干。1月20日他带领工人打倒链,不小心食指被打成粉碎性骨折。他在医院没住上两天,马上回到工地指挥生产。“有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忘我工作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全体职工。他带领工人们在艰苦的施工环境里,大干奋战,顽强拼搏,不断做出新贡献。元月26日,他率领职工铺铺设Φ529管线3.7公里,创造了建队以来最好水平。“撬一撬,再撬一撬,好。”他正在指挥施工;我们走到他的跟前,看到他胳膊挎着绷带,“你的伤势怎么样啦?”我们问。“没事,不要紧的,离心还差老远呢。”“你回去休息不行吗?”“不行不行,你们没看着吗?各个中队都在比着干,咱落下不光彩。再说任务完不成的话,心里不踏实,年也过不好啊!”
  有人告诉我们,这里有一位名叫彭新华的电焊工,原打算春节前与爱人一起领着孩子回老家武汉和四川欢度佳节。可是他说Φ 529管线施工主要需用焊工骨干,不能在这个时候赶回老家过年,还是施工要紧。于是他放弃了回家的打算,拼搏在工地上。顺着人们的指点,我们看见他左手拿着护面罩,右手持着电焊把,蹲在“巨蟒”Φ529的身旁,弧光一闪一闪的。走近他的跟前,我向:“你为什么没有回老家?”他说:“回家的事毕竟是小事,得顾全大局呀!施工需要我,我就不能在这时离开这。”多好的工人,我们想:有这样的好工人是油建施工队的骄傲,是辽河油田的骄傲,是时代的骄傲。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