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不在大 奋争则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7734
颗粒名称: 厂不在大 奋争则活
并列题名: ——古城子织布厂发展乡镇企业的探索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7月23日,盘锦报刊登一篇对古城子织布厂发展乡镇企业的探索。
关键词: 乡镇企业 探索 经验

内容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是竞争,乡镇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不断增强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盘山县古城子乡织布厂在探索搞活企业的有效途径上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有质量 才有信誉
  1985年10月,在乡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织布厂诞生了。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多方的协助,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即实现了建厂计划,成功地生产出盘山县第一批人字呢、市长呢和仿麻呢等。产品质量基本上达到了消费者的要求,受到了广大客商的好评,也填补了盘山县纺织行业的一项空白。由于这个厂的产品在附近地区是独家经营,销售价格比较便宜,产销基本达到了平衡。为了掌握大量信息,提高生产水平,厂子先后派人到省内外几个兄第厂家学习先进经验,了解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本厂产品质量,使织布厂产品达到和超过了同类厂家的先进水平。厂不在小,质高则名,各地客商纷纷来订货购货一时间络绎不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同步提高。
  重人才 企业才有生命力
  俗话说:一将无谋,累死千军。无论大小企业,它的存与亡、兴与衰与经营者有着直接的关系。织布厂合理使用人才,在供销员任职上选用了精明强干、廉洁奉公的人。这些人以厂为家知道厂兴己富、厂衰己贫。建厂初期,因原料紧张,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曾一度使我厂出现危机。在关键时刻,供销厂长徐敬德挺身而出,他先后到山东、河南、大连、鞍山等地学习考查寻找出路。最后终于在锦州女儿河纱厂求得援助,使原料得以充分供应。在资金方面,乡工业办主任吴焕贺同志几次和银行洽商,求得了帮助。同时厂里又研究决定在内部挖潜,处理积压的部分产品,厂长、会计身兼数职,既是领导者,又是车间里的劳动者。一个近百人企业没有一个脱产干部,干群之间同心同德从节约每根纱线做起,力争不出一寸次品布,工厂形势逐渐好转,一时间,欢歌笑语洒满上下班的路上。
  信息灵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厂里为掌握信息,分析现状,预测未来,研究决定“变换品种、稳中求快、扩大生产、增加设备”。在乡党委书记和乡长的支持下,织布厂和鞍山化纺厂取得了联系,双方在互利互助的原则下进行洽商,决定在今年搞联合经营。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设备数量,月产量达到5万多米。
  乡镇企业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市场变化,生产一些容易转向的品种,力争得到一举两得甚至三得四得的效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切实可行的信息后马上投产,快见效,不断创新,这样的企业将会不断兴旺发达。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云波
责任者
徐敬德
相关人物
吴焕贺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山县古城子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