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统计局关于198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6282
颗粒名称: 盘锦市统计局关于198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
并列题名: (1987年2月27日)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7年盘锦市统计局关于198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公报

内容

1986年,盘锦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坚持改革,勇于开拓,战胜洪涝灾害的侵扰,取得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成绩。初步统计,全市社会总产值为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工农业总产值为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国民收入为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较好地完成了“七五”计划头一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财税增收,市场繁荣活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初步侧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境内五大自然优势的开发、利用尚不协调,滩涂、草原仍处在粗放状态,缺乏对资源开发的科学领导。
  一、农业
  1986年,全市农村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深入进行第二步改革,战胜了连续两年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困难,保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可达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创历史新水平。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增长25.2%;农村工业增长35.7%;运输业增长8.0%;建筑业增长0.8%;商业、饮食业增长4.6%。
  198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1.9%。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10,123亩,水稻与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85年的0.76:0.24调整为0.78:0.22;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较多。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
  1986年比上年增减(%)
  粮食 643,724吨 25.3
  其中:水稻 606,364吨 22.0
  玉米 22,651吨 138.8
  高粱 12,209吨 99.5
  油料作物 147吨 -45.0
  水果 3,810吨 -7.0
  其中:苹果 2,662吨 -19.8
  蔬菜 91,570吨 47.2
  芦苇 318,083吨 23.7
  全市农业总产值33,28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除种植业、副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5.6%、 17.0%外,其它各业产值均显下降趋势。具体情况是:林业下降33.1%,牧业下降5.8%;渔业下降11.9%。畜牧和水产主要产量如下:
  1986年 比上年增减(%)猪、牛、羊肉产量14,044吨20.3
  牛奶产量 2,686吨 4.3
  肉猪饲养量 39.5万头 8.2
  其中:出栏头数 15.3万头 12.3
  大牲畜年末存栏 45,546头 -12.2
  禽蛋产量 5,901吨 -0.6
  水产品产量 15,200吨 -5.3
  其中:海水产品11,323吨 -12.9
  淡水产品 3,877吨 27.5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机总动力35.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大中型拖拉机1,552台,比上年增长2.60%;小型及手扶拖拉机5,598台,比上年增长2.10%;农用载重汽车466辆,比上年下降26.0%。化肥施用量24,216吨(折100%),比上年下降13.0%。优良种籽的普及率达到59。2%。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农村经济出现了喜人形势。1986年,全市已有新经济联合体76个,比上年增长1.5倍;有各类专业户19,583户,比上年增长39.2%。为促进我市农业生产向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转变创造了条件。
  二、工业
  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导下,1986年,我市工业进一步落实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加强地区工业生产实力的同时,注重横向经济联合,使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充实,生产得到长足的进展。全市工业总产突破20亿元大关,实现工业总产值208,076万元(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比上年增长16.9%。在工业总产值中,中省营工业实现产值128,456万元,增长12.0%市及市以下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9,620万元,比上年增长36.3%。在市及市以下工业中,县区工业发展较快,实现产值29,480万元,增长33.8%。市以下工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上年的35.6%上升为38.3%。村及村以下和个体工业完成总产值7,982万元,比上年增长63.6%。在全市重点考核的20种产品产量中,有12种超额完成了年计划,有16种比上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轻重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协调。全年轻工业总产值27,081万无,比上年增长17.4%。适销对路产品增长较快。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 比上年增减(%)
  白酒 1,781吨 44.9
  啤酒 12,143吨 49.6
  乳制品 375吨 -8.3
  塑料制品 4,150吨 1.1
  机制纸及纸板 18,187吨 14.2
  丝织品 33.8万米 8.9倍
  针棉织品(折用纱线)536.4吨 5.7倍
  布 188.5万米 74.2
  以辽河油田为首的重工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再次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99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2.3%;石油加工业增长29.5%;化学工业增长8.5 %。主要重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 比上年增减(%)
  原油 1,001万吨 11.2
  天然气 14.9亿立米 持平
  发电量 2.96亿度 2.3
  原油加工量 64.9万吨 6.9
  合成氨 40.8万吨 4.3
  化肥(折100%) 28.7万吨 3.9
  水泥 35,530吨 36.9
  沥青 17.4万吨 25.2
  尿素 65.3万吨 4.9
  精甲醇 9,623吨 23.7
  变压器 20.1万千伏安 33.7
  碾米机 3,033台 0.6
  滑车 13,293台 31.0
  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2%。有7种产品获省优质产品奖。辽河化肥厂和盘锦化肥厂的产值、产量、利税等项主要指标分别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夺魁。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86年,我市在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重点保证了地区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6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593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生产性投资111,549万元,占总投资的82.9%。全部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98,393万元,比上年增长53.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5%;房屋竣工面积7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2%。
  投资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建设项目建成率为60.4%。比上年提高5.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3.1%,比上年提高32.4%,未完工程占用率为15.6%,比上年下降16.6%;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为77.4%,比上年提高40.5%。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8,241万元,其中用于交通邮电部门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用于科研、文教、卫生部门1261万元,比上年增长1.7倍;用于商饮服务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投资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用于新区建设投资3,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全年增加固定资产4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48.8%。
  更新改造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完成更新改造
  投资资14,142万元。其中生产性投资13.118万元,占更新改造投资总额的92.7%。在更新改乱加造投资中(不包括辽河油田),用于增加产品品种和产量的投资比上年增长1倍;用于节约能源、原材料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比上年增长41%,——对盘锦经济的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6年,全民建筑筑安装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32,14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609元/人。在建的1135个单位工程的优良品率为84.5%,较上年提高9.7%。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部门依靠改革和挖潜,提高运输能力,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5,04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3%。完成客运周转量16,74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4%。
  1986年,我市邮电通信能力有了一定增强。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09.4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函件增长1.8%,电报增长3.5%,报刊发行增长5.4%年末电话到达户数为4,208户,比上年末增长12.7%。
  五、商业和外经
  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多种经济类型、多渠道、多形式、少环节的流通网络已在我市形成。全年市场繁荣,购销两旺。1986年,全市商饮服务网点已达5,976个,比上年增加473个。从业人员3.3万人,比上年增2,306人。全市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商品购进总额31,143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8,04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增长14.9%;其中:对居民零售额40,827万元,增长32%,对社会集团零售额实现9391万元,增长39.8%;对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7,823万元,增长2.9%。集市贸易成交额达7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主要商品纯销售量如下:
  1986年比上年增长(%)
  粮食 180,075吨 15.9
  食用植物油 3,020吨 0.7
  猪肉 2,735吨 -35.3
  鲜蛋 36400公斤 -36.1
  水产品 1,445吨 71.6
  棉布 205.6万米 -27.6
  棉、化混纺布 95.4万米 -0.7
  呢绒 14.3万米 -8.9
  绸缎 43.8万米 28.1
  皮鞋 27.8万双 36.9
  服装 63万件 14.9
  手表 24,761只 -5.1
  自行车 31,445台 37.4
  电视机 12,592架 -0.5
  其中:彩电 3,642架 67.5
  录音机 8,746架 41.9
  洗衣机 9,558台 20.8
  电冰箱 727台 49.0
  社会商品零售额除集体商业比上年下降0.7%,余者均有较大增长,其中:全民商业增长32.8%;个体商业增长41%;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的经济效益比上年有所好转。
  随着对外开放的政策的落实,1986年,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有了一定发展。一年来,全市共利用外资、技术引进157项,成交额10.640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5项,成交额5933万美元。来我市洽谈贸易、旅游、探亲及进行技术、文化、体育交流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不断增多,已遍及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4,342万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大米下降66.7%;畜产品下降71.6%;纺织品下降15%;土产品增长17.5%;工艺品增长2.5倍;化工品增长45.7%。
  六、财政金融
  1986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收入完成16,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8%。地方财政20,602万元。
  1986年,我市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可喜步伐。各级金融部门在发挥重要管理功能的同时,积极开展横向资金融通,发展多种形式的储蓄业务,扩大了信贷资金来源,全市银行年末存款70,227万元,比年初增加7,108万元,贷款94,481万元,比年初增加36,108万元,促进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保险业有了新的进展。全市已有1,302家企业和108,653户家庭财产得到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78.1%、 1.1倍。国内承保额达863万元,比上年增长52.9%。
  七、科学教育和文化
  1986年,我市科学技术在改革中持续发展,在改变生产现状,实施“星火计划”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市已有科技人员25, 542人;其中:自然科学人员14, 404人,社会科学人员11, 138人。全市共进行市以上科技项目95个;其中辽河石油勘探局49个。在市以上科技项目中,已有4通过省级鉴定。全市共落实“星火计划”12项;其中有6项被列入国家或省的“星火计划”。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
  教育事业有了新的提高。1986年,全市参加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学习的人员2901人,比上年增加1759人。
  中等教育在普遍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不断完善中得到发展。1986年,全市参加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人员1,843人,比上年增加183人。
  普通中学在校生65, 792人,比上年增加1.06万人。
  初等教育基本得到巩固。1986年末,全市小学在校生13.9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全市现有幼儿园、托儿所730个,比上年减少25个。
  文化、新闻、广播和电视等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了新发展。1986年,全市新华书店共发行图书305万册,比上年增长3%。全市电影放映单位共放映电影19,709场次,比去年多放映157场次。全市各专业图书馆藏书11.了万册,比上年减少1.3万册。全市共发行各种报纸、刊物24种,比上年增加15种;其中公开发行的报纸已达476.7万份。盘锦市艺术馆和盘锦市歌舞团的建设已经就绪,正式为群众服务。
  八、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有了一定发展。1986年末,全市有各种卫生机构172个,比上年增加31个。有病床3,627张,比上年增加315张。卫生技术人员5,511人,比上年增加498人;其中医生1,464人,增加105人。在各种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不断加强的基础上,全市医疗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全年住院治愈率为81.6%,好转率为14.1%,分别比上年提高17.6%、 7.7%。
  体育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果。我市运动员在国家级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3枚;在省(部)比赛中共获金牌21枚,银牌22枚,铜牌17枚。有7人破全国少年田径纪录5项;6人破省少年女子举重纪录18项,1人平省少年田径纪录1项,脱颖而出的辽河油田少年——谢静娜平世界少年女子射击纪录并破亚洲射击纪录1项。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已经蓬勃开展起来。
  九、人民生活
  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986年,全市城镇安置待业人员3,311人。年末有职工371,968人(包括农工),比上年增长2.2%。全市年末工资总额为41,951.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职工月平均货币工资(不含农工)为125.5元,比上年增长22.4%。据两县14个场乡镇140户的抽样调查资料表明:1986年我市农村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7.7%。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上年有明显提高。从消费品的销售结构看,吃的商品比上年提高28.5%;穿的提高19.2%;日用消费提高14.1 %。
  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1986年,城镇新建住房3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8%。农村新建住房42.9万平方米,年末人均住宅面积已达1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全市城乡年末居民储蓄金额36,8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6%;人均储蓄余额达到387.5元,比上年增加124.5元。
  十、人口
  全市年末总人口为95.13万人,比上年增长1.4%。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人口出生率为13.69‰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0.99‰,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注:文中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农村社会总产值系匡算数。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