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生产水稻人均收入超千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5470
颗粒名称: 靠生产水稻人均收入超千元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6年盘山县胡家镇曹家村围绕土地做文章,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成为盘锦市第一个靠生产粮食人均收入超千元的村。
关键词: 盘山县 土地 粮食生产

内容

本报讯 (本报记者商乃易报道)盘山县胡家镇曹家村围绕土地做文章,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成为我市第一个靠生产粮食人均收入超千元的村。
  曹家村有四千一百亩耕地,九百八十八口人,今年水稻总产五百一十万斤,是一九八〇年的三倍多。今年人均水稻收入一千零六十元。曹家村增产致富的“秘诀”有五条——养、制、垦、统、降。
  ——养。即养地;他们广积农家肥,到村东红旗水库挖运淤泥水草沤烂的黑色腐殖土,达到亩施黑土三千五百公斤,亩施农家肥三千公斤,今春的一万八千床稻苗全部采用黑土育苗;他们还大搞综合施肥,保证亩施磷肥五十公斤、亩施氨水七十五公斤、亩施化肥八十个标氮,使土壤肥力既有当年性又有长久性;
  ——制,即制种;他们年年自育优良水稻品种,每三年搞—次更新换代,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把握的先决条件;
  ——垦,即开垦荒地:曹家村有二千多亩处女地,近几年他们不断拓荒造田,现已拓荒造田一千多亩,新开田块亩产都在千斤以上,大大提高了水稻总产童;
  ——统,即体现在村里的统一领导、管理和服务上;在各户联产承包的基础上,村里统一管水,统一育苗时间,统一进化肥、农药以及一切农用生产物资,统一组织农民学科学技术,统一组织农民垦田、清淤、修上下水线;对无力耕种者,统一收回承包田,再转让承包,避免了弃种撂荒现象发生:
  ——降,就是降低亩产水稻成本;和有的村注意重高氮化肥相反,曹家村把眼光瞄在三元一吨的促水稻早生快发的氨水上和几十元一吨的磷肥上,巧施磷肥、氨水,加上“养”、“制”、“统”的综合因素,使每亩水稻的生产费用由一九八〇年的一百三十元下降到九十七元。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商乃易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