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下鄉,随地办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10727
颗粒名称: 背包下鄉,随地办公
其他题名: 記頗受群众欢迎的群利信用社
分类号: F830.341
摘要: 本文讲述汤岗子区群利信用合作社采取了背包下乡、随地办公的工作方法,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在农忙时节,信用社的同志主动上门帮助办理贷款和还款手续,还在三个农业社设立了服务箱收集群众意见。对于有紧急需求的群众,信用社也及时提供了帮助。此外,信用社还采取多种方式动员群众参加存款,包括串门儿宣传、到家吸收存款等。群利信用社在十月份的20天中完成了4千元的回收计划,并吸收了7千元的存款。
关键词: 信用合作社 工作方法 服务箱

内容

「背包下鄕,随地办公,貸者往家送,还者去家取」,湯崗子区群利信用合作社这个工作方法,群众說:「信用社办事眞周到。」
  農忙时,社員抽不出时間去办貸款或还款手續,信用社的同志便主动找上門去帮助办理。信用社在湯崗子、中所屯等三个農業社設立了服务箱,每天早、晚开兩次,收集群众意見,改進業务。中所屯工人徐樹連有急用,却又沒空去信用社取存款,就寫了个紙条投在服务箱里。信用社說到做到,看到了条子,就將她的存款連同利息如数給送到家里。老虎屯農業社社員刁景楼的祖母亡故,家里沒錢買棺材,信用社知道后,就把借款給送上門去。
  这个信用社动員群众参加存款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老虎屯農業社有个社員怕露富,不願存款,信用社的兩位同志就上他家去串門兒,把参加存款对本身、对群众的利益講給他听。那个社員想通了,不僅將自己手头積存的一百元和为母親准备的一百二十元丧葬費存到信用社,还动員他弟弟存了九十元。中所屯住戶刘素琴要存款,可家务多脫不开身,信用社就到她家去吸收存款。
  群利信用社十月份的二十天中,完成了四千元的回收計划,幷吸收了七千元存款。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琪生
责任者
刘素琴
相关人物
徐樹連
相关人物
刁景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
汤岗子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