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傳虎学習小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8477
颗粒名称: 姜傳虎学習小組
分类号: F42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第二矿山工程公司二工区姜传虎小组九名工人中有六名文盲和三名半文盲。由于低文化水平,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小组提出要求引进文化较高的工人,并组织互助学习小组进行文化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物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小组克服了学習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关键词: 矿山工程 姜传虎 学习小组

内容

第二礦山工程公司二工區姜傳虎小組九名工人,有六名純文盲,三名半文盲。由于小組成員文化水平很低,过去在工作上曾發生过許多困难,組長姜傳虎反映:「自己虽念了幾天書,也都就飯吃了,連任务單都計算不了。」小組裏的工人反映:「我們不識字,可受弯了,一天就是稀里糊塗抬大土,別的啥都不知道。」他們听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關于向科学、文化進軍的号召,更感到学習文化的重要了。
  在三月份,他們主動向工區領導上要求給小組調一名文化較高的工人。領導上答覆了他們的要求,給他們派來一名文化較高的王奎春。以後,小組先後開了幾次会,專門討論怎样開展互敎互学。開始的時候大家信心不大,怕学的半途而廢,怕沒有時間等。有的人認为:「人过三十天过午了,学不学有什麽用处。」後來由于王奎春首先表示了态度,要帮助大家將文盲帽子摘掉。大家也表示坚决要学好文化,爭取不再当文盲。为此,他們首先找出了学習時間。經过大家反復硏究,認为学習文化,不是沒有時間,就看有沒有决心;他們確定的文化学習時間是:第一,晚四點到六點(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即在下班後,集中到独身宿舍,由專人給講課;第二,利用早晨上班前和中午吃飯的時間;第三,工作間隙的休息時間。後二种均为鞏固課堂学習而確定的時間。于是他們便在三月二十六日開始正式学習。他們还組織了互助学習小組,即小組內六个文盲和三个半文盲分为三个互助小組。每个小組都有半文盲輔導。老師敎完課,文盲不会念不会寫的字,就由半文盲隨時隨地的敎。这对鞏固学習效果有很大好处。
  在敎学方面,通过多种多样的敎学方法,也保証了敎学質量。为了把学过的生字能够消化和运用,他們就把單个生字組織起來,使之和实物相联系。如在学过「花、毛、巾」这三个單字後,敎師就把它們三个組織起來,寫在硬紙上,把硬紙拴在一条花毛巾上;又如学「木、材」兩个字後,他們就把这兩个字組織起來,同样用硬紙寫上「木材」二字,拴在一些碎木板上;在学到「大、豆、高、粮、米」等字時,也同样由学員或敎師在家裏帶些实物,進行实际敎学。这样敎学收效很好。如刘紀年說:「我学这个『花』字老忘,这回我把花毛巾放在搭衣繩上,睡覚時睜開眼晴看幾遍,就可以記住了。」他們为了更進一步鞏固敎学成果,还把所学的生字都寫在小黑板上,放在工作場所的附近,以备学員隨時自習。如果学員把以前学的字忘了幾个,那只要到实物处和生字集中板上看一看就知道了。
  他們組織識字学習,幷非是一帆風順的,也碰到了許多困难和些不好解决的具体問題,但都被他們克服了。首先是吃飯的問題。因为由工地下班走到宿舍就開始学習,便沒有吃飯的時間了;要是学習完了吃飯吧?食堂又恰好不賣了,这問題虽然不大,但也須想些办法加以解决。为了集中力量帮助文盲識字,半文盲就先給文盲買了飯菜,这样一來文盲不但在午間能够学習文化,而且还增强了他們的团結。又如文盲許文奎家沒有煤了,半文盲呂生学就主動去給買了煤,送到家去,这样就更鼓舞了許文奎的学習熱情,也啓發了他爱人支持他学好文化的信心。如他的爱人为了支持他的学習,給他花了一元六角錢買了一支新鋼筆,幷到宿舍課堂來,告訴老許要好好学下去。在学習当中有的時候,由于大家劳累一天,曾產生不同程度的灰心情緒。如文盲刘紀年有一天由于抬土累着點,晚上下班後,回宿舍往床上一躺,不高兴地說:「累了一天了,还学个什麽勁!」这時大家都耐心的安慰了他,讓他今天晚上先躺下休息,明个大家再敎。老師發現这种情况,便讓大家在床上坐着,他站着講課。这样一來,小刘反自覚地起來听課了。
  總之,該組已經掀起文化学習熱潮,全組工人下定了决心:要很快的扫除文盲。文盲楊錫金計劃今年五月節回山东老家,这回由于小組開展了識字运動,他沒有回家。他準备摘掉文盲帽子再回家。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溫洪濤
责任者
姜傳虎
相关人物
王奎春
相关人物
刘紀年
相关人物
許文奎
相关人物
呂生学
相关人物
杨锡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