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爐的按爐核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7456
颗粒名称: 四高爐的按爐核算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炼铁厂四高炉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包括推行按炉核算、群众教育、经济活动分析会议、节约利废制度等,以及这些改进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文章强调了通过改进生产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人的意识和积极性,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效、低耗、高质量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 炼铁厂 工作措施 鞍山市

内容

四高爐过去一直被認为是「落後爐」,第一季度產量缺欠600多噸,鑄造鉄質量比計劃低8.59%,制鋼鉄低3.18%;焦比逐月上升,3月份比1月份实际消耗定額多用61公斤。可見,完成任务很差,特別是「好、省」做的更差。
  煉鉄廠掀起工業高潮,廠內推行了按爐核算,四高爐認眞貫徹这个措施,4月份即改変了原來落後的狀况,產量完成107.62%,鑄造鉄質量超过計劃6.25%。
  四高爐在貫徹按爐核算过程中所采取的办法是「群众敎,群众学」,讓大家都懂得核算方法,關心經济核算。第一瓦斯工当不脫產的經济核算員,分班利用操作空隙時間和業餘時間,向全体工人宣傳講解核算內容和怎样从核算板上看出完成計劃的情况。由于領導重視,群众核算員的積極努力,現在爐上每个工人基本上都明白了核算內容,重視了工作經济效果,而且也可以流利地說出產量、質量、成本等完成情况。这个爐还推行了「爐的經济活動分析会議」,初步作到了及時檢查,表揭先進,帮助落後赶上先進,克服了只等月末一次檢查算總賬,完成与否已經時过境遷,采取措施不能及時的缺點。他們还建立節約利廢制度,实行小組節約手册,按班組、个人崗位制訂保証条件,開展競賽。
  推行按爐核算,工人們把生產活動与經济效果結合起來了。工人李金剛同志說:「我过去很不重視經济核算工作,認为这于我無關,現在才明白,我們熱風爐的風温高,就能多出鉄,就能减少成本,我一定燒足風温,减輕礦石所負荷的焦炭,同時,一定消滅自然通風。」刘德良同志在爐的經济活動分析会議上向爐長提出:「由于変料(以高價料代低價料)成本高了,核算板上的節約額一天比一天少,这問題如不解决,成本就要高上加高了。」「釺子的使用和管理都不好,中班上周鑄了六、七十根釺子,一星期就用光了,大家都乱拆,別人也不願再鑄了,必須建立制度。」在这种提高核算思想的基礎上出現了很多節約事迹。爐前工在渣溝作了又深又大的「砂窩」,來回收渣裏帶的鉄,僅15——25日10天中收了小鉄6,490公斤,熔化殘鉄5,370公斤,價値8,300多元。甲班黃成林同志学習了侯國权、韓岱玉的「快速燒爐法」經驗,密切与第一瓦斯工联系,縮短換爐時間,使風温最高達攝氏928度,提高風温50度,可以增產10噸,降低焦比單位消耗定額20公斤。这对提高產量、降低焦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四高爐在5月份又做出更高的成績:產量比國家計劃超过1,336噸,幷超額完成增產保証計劃96噸,利用系數達到0.689;質量比計劃提高5.81%;成本降低1万元,幷基本上做到安全生產。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金剛
相关人物
刘德良
相关人物
黃成林
相关人物
侯國权
相关人物
韓岱玉
相关人物
李登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