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山上变果園 山下成粮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790
颗粒名称:
山上变果園 山下成粮倉
分类号:
F32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鞍山市郊各区、社开展打井、积肥和植树等生产活动,以实现增产计划。钢岭社挖水渠改洼地为水田,增加稻子产量;谷首峪社计划种果树;花麦屯村社上粪肥、打井和挖河石增加资金。女社员在活动中表现积极。
关键词:
增产
积肥
植树
内容
为了实現千斤畝万斤垧的增產計劃,市郊各區、社廣泛地、深入地開展了打井、積肥和植樹等生產活動。
四區七嶺子鋼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在河南有一塊2百多畝面積的窪地,每当春天或雨後,地中就一片汪洋,因此大家把它叫做「大水缸」过去,農民个体經营,要改変这塊荒地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这次社管委会对「大水缸」作了專門硏究,幷决定挖兩个共67米長、15米寬的水渠,將这2百多畝窪地改为水稻田。这塊水田開成後,可增產20万斤稻子。現在該社每天有70多人参加挖水渠工作。
鋼嶺社的社員們在大力打井的同時,从各方面設法挖掘肥源。他們除了家家積攢草木灰,整修厠所積聚糞肥外,还動員了家庭妇女和老弱劳動力挖臭水坑黑泥,僅在22日上午,45个人就挖了590多堆,可上24畝地。大夥說:「臭泥翻身了,旣消滅蚊虫,改善环境衛生,又多添肥料,增加生產。」
谷首峪雲農生產社,最近对果樹的栽培計劃又作了修訂。該社計劃在1个月內抽出15名社員,利用荒山种好4万5千棵果樹,到1960年完成22万5千棵果樹的栽培計劃,十年以後,每年能結247万5千斤果实。
花麥屯村三联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从2月份開始到現在,已將全社三分之二的土地上足了糞肥。去年小伙子們还打了兩眼水井,准备繼續再打兩眼。全体女社員和劳動力較弱的男社員,給第二礦山工程公司挖了3千多立方米河流石,为社內增加了1千3百元資金。他們把这些錢購買了車輛和耕畜等,为增產創造了更多条件。
二區二台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動社員通过挖臭泥解决了肥源不足的問題。現在,該社已經有140垧地上了糞,節省了3,500多元肥料費用的開支。
在積肥、打井等各項劳動中,很多女社員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騰鰲堡虹光生產社的女社員田穎,每天起早貪黑地到五六里外的名甲山打石头。別人打7筐,她打10筐。起糞時,她也絲毫不示弱,和男社員一样掄着大洋鎬刨糞,和男社員一起抬大筐。在这次打井活動中,她動員了女社員一道下井工作。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欲恒
责任者
丁敏
责任者
朱政寬
责任者
依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