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个山溝裏的農民業餘剧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309
颗粒名称:
一个山溝裏的農民業餘剧团
分类号:
G24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第四区摩云山村剧团克服困难,发展壮大,紧密配合中心工作,演出40多场,观众达2万5千多人次,对推动生产和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
推动生产
文化生活
演出
内容
第四區摩雲山村是离市內有40多里远的一个偏僻山溝。解放前,農民生活很貧困,文化生活也很落後,一貫道在村裏風行,跳大神的成隊成帮,農民們成年看不到一次戲。解放後,由于農業合作化运動的發展,農民迫切要求改変山溝裏文化落後的狀况。于是在1953年組織了一个業餘剧团。可是,参加剧团的人,多數是地痞、流氓,在剧团裏胡鬧,只演出一个戲就垮了台。以後,誰也不想办剧团了。村裏的活气馬上消沉下去,一直到1954年也沒有開展文娛活動。
1955年春天,由于農業合作化進一步發展,群众对村裏文化活動这种消沉样子再也看不下去了。愛好文娛活動的党員李成喜,向党支部提出了成立剧团、活躍村裏文化生活的意見。党支部接受了他的意見,他就〓村公安委員硏究,找出了过去組織剧团失敗的敎訓。那時的演員是盲目發展的,來一个要一个。这回他們挑选了15名有一些文藝特長、願意参加文藝活動、思想進步的男女靑年,組織了剧团,公安委員担任团長,李成喜担当導演。
剧团成立後,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因为受过去剧团混乱的影响,很多演員家庭限制演員参加剧团活動,有些演員就不安心了。發現了这种情况後,党支部就叫李成喜去每个演員家說服動員,这样許多演員的家庭不但不限制,也支持兒女参加活動了。演員張靜華的媽媽和嫂嫂一到剧团排演的時候,就不叫她做家裏的活,幷督促她說:「快把活放下吧,別讓大夥等你啦!」剧团演員对表演、唱腔都沒有基礎,給排戲造成很大困难,十天半个月也排不成一个戲。導演李成喜为了帮助大家学習,自己買了很多評剧唱片,有時間就支上唱机学習唱腔,学会了,再一个一个交給大家。演員們学習的也很起勁。經过演員的刻苦学習,一个戲排三、四次就能排成了。为了解决化裝品、樂器等困难,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沒有化裝油,演員回家拿猪油代替;沒有口紅,使用紅紙;沒有眉筆,用舊毛筆头沾墨水代用;沒有胡琴自己動手做……。由于演員艰苦地給大家演出,村、社群众都主動帮助解决物質經費困难。晚間排演時,村政府供給灯油;社給剧团搭了个露天舞台,做了幕布;社員群众也給剧团献款,經區批准後,只一次就献了60多元。
現在这个剧团的演員已經由15名發展到27名。演員的熱情也特別高漲,排練、学習、演出時,沒有一个缺席、晚來、早走的。自从1955年春天成立以來,这个剧团緊密配合農業合作化、肅反、徵集補充兵員等中心工作,共演出「柳樹井」「未婚夫妻」「四劝」「黃花嶺」「店負老趙」「光荣服兵役」等剧和快板、相声、二人轉、舞蹈等十幾个節目。他們共演出40多場,覌众達2万5千多人次,使社員們一个月差不多能看到4次戲。这对推動生產,推動合作化和其他中心工作,提高群众覚悟,活躍社裏文化生活,都起到很大作用。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成喜
相关人物
張靜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第四区
相关地名
摩云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