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打井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308
颗粒名称: 日夜打井忙
分类号: F307.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家台村钢铁社挖掘电井,社员们表现出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增产信心,提前完成工程。社员们钻研和创造精神,节省开支,提高效率。他们计划将余粮全部变成水稻,并增加几倍。
关键词: 增产 水稻 劳动热情

内容

陈家台村鋼鉄社挖掘一眼圓徑3公尺大、24米深的电井,是該社今年为多种高產作物采取的重大的措施之一。这个能灌漑680畝稻田的电井,鼓舞了社員們的劳動熱情和增產的信心,原計劃100天完成的工程,社員們提出要提前在60天內完工。
  社員王兴亞从1月16日動工到現在,不管風有多大,雪有多深,一天也沒缺勤,更不管黑天班还是白天班,他都是不知道疲劳地在起勁工作。挖井口的時候,土層凍得像鉄样硬,別人都開不了的凍方,他还是坚持着一點一點的挖掘;在砌水泥管時,井筒內4个大火爐把人烘烤得又悶又熱,但他一直从下午1點坚持到半夜12點。1个多月以來,他的手凍得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裂口,但是他說:「我累點不算啥,为了增產,要保証提前40天完工。」
  社員們在这項工程中積極鑽硏和創造精神,給提前完工創造了有利的条件。往井筒裏下的水泥管子,每節上都需要按裝汲水擋泥的鉄篦子,到鉄匠鋪去做,每个需要2元;社員王景泰为了節省这筆開資,便利用工作餘暇的時間,把需要的64个鉄篦子全部做出來了。僅这一項,就給社節約了128元。为了使挖泥沙的鉄簸箕更好使一些,社員們在那上面用繩捆上了麻袋,但挖起來時,不是把麻袋蹭掉,就是繩子折断了;王景泰建議用鉄条把麻袋穿在鉄簸箕上後,麻袋旣不能掉,工具也更加牢靠。工作效率提高了33.3%。
  在打井工地上,社員們兴緻勃勃地談論着,他們說:「去年賣給國家的餘粮是高粱,而且还不多;今年要全部変成水稻了,幷且还要多幾倍呢!」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章石
责任者
王景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