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作苏联共產党中央委員会的報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953
颗粒名称: 赫魯曉夫作苏联共產党中央委員会的報吿
分类号: D22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了苏联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的报告内容,涉及苏联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和平力量的增长、帝国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等议题。
关键词: 党代会 苏联 赫鲁晓夫

内容

【新華社北京15日消息】据塔斯社消息:苏联共產党中央委員会第一書記赫魯曉夫2月14日在苏联共產党第20次代表大会上作了苏联共產党中央委員会的報吿。
  赫魯曉夫在談到第19次到第20次党代表大会这个時期的情况的時候說,「党所作的工作和这个時期內國內外所發生的事件的重要性,使这个時期成为苏联共產党歷史上,以及党为加强我國的实力、建設共產主义社会和保障世界和平的努力中的重要時期之一。」
  赫魯曉夫的報吿的第一部分談到苏联的國际环境。他說,「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國家的范圍和它的轉変成为一个世界体系,是我們的時代的主要特征。」
  在从1929年以來的26年中,苏联的國民經济虽然遭到了战爭的巨大破坏,它的工業產量还是增加了19倍以上;而享有异常有利的条件的美國,產量只增加了一倍多一點。整个資本主义世界的工業產量增加不到一倍。各人民民主國家在工業生產增長率方面也大大超过了資本主义國家。現在,苏联在工業總產量方面占世界第二位。
  赫魯曉夫指出,資本主义世界的經济的發展非常不平衡,幷且已經変得更加不穩定。資本主义的總危机在繼續加深。
  赫魯曉夫指出,在資本主义世界市場上,「美國正在喪失它在战後的最初幾年里所取得的壟断地位」。
  赫魯曉夫接着分析了國际關系的發展情况。他說,在这个時期內,苏联、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他社会主义國家的國际地位進一步鞏固了,它們的声望和國际联系不可估量地增長了。國际社会主义陣营对于國际事件的進程產生越來越大的影响。
  赫魯曉夫指出了最近幾年來和平力量的巨大增長。赫魯曉夫說:「一个包括歐洲和亞洲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國家和非社会主义國家在內的廣大的和平地區已經在世界上出現了。这个地區的廣大面積內居住着將近15億人民,占全球人口的多數。」
  赫魯曉夫說,为了爭取和平的鬥爭的利益,同社会主义运動中那些对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形式的看法跟我們不一样的人士進行合作,同样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赫魯曉夫又說,过去10年來,帝國主义在东方遭到了失敗,12億以上的人民,即將近世界人口的一半,已經擺脫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附屬地位。人民中國和独立的印度共和國已經加入了大國的行列。我們親眼看到东南亞和阿拉伯东方的人民的政治和經济高潮。非洲人民已經開始覚醒。民族解放运動在巴西、智利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声势日益浩大。完全廢除他們的殖民主义制度現在已經被作为最尖銳和最迫切的問題之一提到議程上來了。
  赫魯曉夫說,已經得到了政治自由的以前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能够「从社会主义國家」得到「不附有任何政治或軍事义务的」現代裝备,來建設他們的独立的國民經济。
  赫魯曉夫在談到苏联在鞏固和平和國际安全的鬥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後說:「苏联已經作了很大努力使大國的立場接近。現在要看美國、英國和法國。自然,这幷不意味着苏联將拒絕作進一步的努力來和緩國际緊張局势幷且加强和平。」赫魯曉夫着重指出:同样的努力和互相讓步是大國之間的關系中絕对不可少的。协商的办法必須成为解决國际問題的唯一办法。只要「实現歐洲的集体安全、实現亞洲的集体安全、裁减軍备」这三个基本問題得到解决,就能够为持久和平打下基礎。
  赫魯曉夫說,苏联和美國这兩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國家建立鞏固的友好關系对加强世界和平具有極重大的意义。「我們認为,如果著名的和平共处的五項原則能够成为苏联和美國之間的關系的基礎,对全体人類說來的確非常重要,幷且对美國人民的益处当然也不下于对苏联人民和所有其他國家人民的益处。」
  赫魯曉夫接着說:我們同过去一样希望努力地進一步改善我們同英國和法國的關系。我們將繼續一起地为擴大和加强同东方國家之間的友誼和合作而努力。
  赫魯曉夫隨後强調說,「强大的社会和政治力量具有不可忽視的手段,足以防止帝國主义者發動战爭,幷且給侵略者以致命的打擊和粉碎他們的冒險主义者的計劃,如果他們眞的企圖發動战爭的話。」
  赫魯曉夫在談到了擴大各國間的事务和文化联系对進一步發展國际關系的重大意义之後着重指出:關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國家和平共处的列寧主义原則,一向是而且仍然是苏联外交政策的總路綫。和平共处的原則正在國际上受到越來越大的承認。因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是沒有別的出路的赫魯曉夫在談到另一次战爭是不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的時候說:「只要資本主义仍然在世界上存在,那末代表着壟断資本的利益的反動势力,就会繼續進行他們走向軍事賭博和侵略的活動,幷且可能試圖發動战爭。可是,战爭幷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赫魯曉夫强調指出,在各个國家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方面也出現了新的前景。「很可能將出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更多的形式。此外,实現这些形式幷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同作战連在一起的。產生的問題是:是否有可能通过議会手段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許多資本主义國家里,工人階級把劳動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爱國力量团結在它的周圍,是能够在議会中占有穩定的多數,幷且把議会変为人民意志的工具,創造为保証基本的社会改革所需要的条件的。
  赫魯曉夫在談到苏联國內情况時指出,苏联社会生產各部門都在穩步增長,苏維埃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在進一步加强,人民的物質福利在增長。苏联文化在全面發展。
  赫魯曉夫說,遵照偉大的列寧的指示,苏联共產党一向坚定不移地为保証重工業的优先發展而努力。赫魯曉夫指出,在第五个五年計劃期間,党实現了工業各部門的進一步迅速的發展。由于社会主义經济制度的优越性,在过去5年期間,苏联的工業產量每年平均增長率为美國的3倍多,为英國的3.8倍。赫魯曉夫繼續說,現在我們已拥有在各个方面都很發展的强大的重工業,我們能够迅速地促進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这兩方面的生產了。1960年的消費品的產量將幾乎增加到1950年的3倍多。
  赫魯曉夫强調指出了依靠國家东部地區的丰富的自然資源的必要性。他說,它的煤的蘊藏量占苏联全國煤蘊藏量的75%,水力占80%,木材、重要的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的蘊藏量和化学原料、鉄礦、建築材料的資源都占五分之四。經驗証明,在东部各州生產煤和电力在經济上比在苏联歐洲部分更为有利。赫魯曉夫又說,在今後10年中,我們必須使西伯利亞成为苏联的煤和电力的重要產區,成为消耗大量燃料和動力的工業,特別是鋁、鎂和鈦制造工業以及电气冶金、焦炭副產品和电气化学工業的中心。目前的任务是在今後兩三个五年計劃期間在西伯利亞建立一个生鉄年產量为1,500万到2,000万噸的全國第3个大的冶金中心。在今後10年中,还將在东部各州建立能够制造各种机器、机械、裝置和儀器的新的和巨大的机器制造中心。
  赫魯曉夫接着談到了發展農業的巨大成就和今後五年中進一步發展農業的任务。
  在談到苏联人民的物質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時,他指出,由于人民物質福利的增進,苏联人口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1,630万人。在第六个五年計劃期間,一切工人、職員和其他工作人員都过渡到每天工作7小時,年在16歲和18歲之間的靑年每天工作6小時。工人、職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在星期六和假日的前夕工作6小時的制度也將開始实現。
  赫魯曉夫接着分析了苏联共產党的活動,幷且系統地說明它所面臨的任务。他指出,在1956年2月1日,党有七百廿一万五千五百零五个党員和候補党員,其中包括六百七十九万五千八百九十六个党員和四十一万九千六百零九个候補党員。这个數目幾乎是第18次党代表大会時党員數目的三倍,比第19次代表大会時多卅三万九千人。
  赫魯曉夫說,社会主义的敌人曾希望斯大林的逝世会在党的隊伍中引起混乱,在它的領袖中間引起不和,和造成在执行它的对內和对外政策時的猶豫不决。但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赫魯曉夫指出:「党的領導核心幷不是靠私人關系或相互利益而結合起來的一群人;它是領導人員的一个工作集体,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以旣不允許相互寬恕、也不允許私人敌对的思想和原則为基礎的。」
  赫魯曉夫要求一切党組織不倦地改進党的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尤其是提高党的組織工作和思想工作的水平。党的組織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是群众工作——影响群众和鼓勵他們完成党所規定的經济和政治任务。
  赫魯曉夫在結束他的報吿的時候說:「苏維埃國家現在正在迅速前進。用比喩的話來說,我們已經登上了这样的峰巓、登上了这样一个高度:我們已經能看到我們面前的導向我們的最終目标——共產主义社会——的廣闊前景。」
  赫魯曉夫說:「我們的事業是不可战勝的。它所以是不可战勝的,是因为在兄弟般的人民中國和在所有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內有許多億人民正在同偉大的苏联人民一道推進这种事業。它所以是不可战勝的,是因为它得到擺脫了民族和殖民压迫的各國人民和各个國家的熱烈支持和同情。它所以是不可战勝的,是因为它得到全世界的劳動人民的支持。誰也不能威嚇我們和强迫我們退出我們所占有的陣地,使我們放弃对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保衛。」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赫鲁晓夫
责任者
赫鲁晓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