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帮助別人的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850
颗粒名称: 主動帮助別人的精神
分类号: K828.1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位名叫李茂林的司机利用吊车进行混凝土构件安装的故事。文章通过描述李茂林发现工人安装混凝土构件的问题,提出使用吊车进行安装的解决方案,并最终获得批准并成功实施。
关键词: 李茂林 混凝土 构件安装

内容

机械化供应站司机李茂林駕駛着「吉斯」牌汽車式吊車,去大孤山工地裝卸預製混凝土構件。
  在濃縮机池施工現場,李茂林看見工人冒着嚴寒,在使用立刨杆安裝着一塊塊的兩噸多重的混凝土構件。虽然工人們幹得很緊張很起勁,但安裝得很慢。李茂林想:党組織一再敎育我們「配合別單位的工作应該像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样認眞負責」;我們虽然是裝卸混凝土預製構件的,但帮助工人想办法,尽快地把混凝土預製構件安裝上,也是我們应尽的責任。
  李茂林想用吊車代替用刨杆安裝,他量了量很窄的一圈圈的構件安裝距离,發現用吊車安裝轉弯抹角時都会遇到些障碍,轉弯時的荷重也値得考慮。他反覆計算,最後認为可以使用吊車安裝。虽然司机費點事,但要多加小心,總会比用刨杆安裝的快,又省工。
  一股支援別人的熱情鼓舞着他,他向承担安裝这項工程的工長要求試一試。但是,墨守成規的工長不相信这种大胆的試驗能成,婉言推却地說:「以後再試試看吧!」李茂林碰了釘子又去找大包單位主管机械的工段長。这个段長馬上給他寫了一份合理化建議書。李茂林又找到机械化站的領導,取得了支持。
  李茂林的建議被批准了,開始試驗新工作法了。李茂林高兴地把吊車小心翼翼地開進了濃縮机池工程的基礎上,吊車不到3分鐘就把一根柱子安裝完了,成功了。过去,每天用20多个工人,4台捲揚机工作,最多只能安裝15、16件;現在用吊車,比过去少用一半工人,半天就安裝30多件。
  濃縮机池構件安裝原計劃16天才能完成,現在,僅用3天就做完了。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子蕃
责任者
李茂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