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掌握自己命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808
颗粒名称:
掌握自己命运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报道了鞍山市铁工业行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人民代表、公私合营利民铁工厂副经理张晓忱在鞍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前夕的喜悦和自豪。文章介绍了张晓忱的个人经历和他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他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走向公私合营道路的过程。张晓忱表示,他将决心当一个好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扩大社会主义建设资金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张晓忱
人物
传记
内容
在鞍山人民欢慶進入社会主义的前夕,我訪問了市鉄工業行業委員会副主任委員、市人民代表、公私合营利民鉄工廠副經理張曉忱。
張曉忱副經理今年37歲了,他的父親張中吉当了一輩子商人,他却改了行,在1947年國民党統治鞍山時期他經营了一个煤廠。最初,他有六火車煤的資金。以後虽經他挖空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企圖多賺些錢,但因貨幣眨値他手中的錢,祇能買兩火車煤。这幷不足怪,在帝國主义和官僚資產階級的盤剝下,中國的中等資產階級的命运一向就是如此。現在,張經理把那次經营比作在驚濤駭浪的海洋中遇到暴風的漏船,如果沒有人搶救,它是注定要沉沒的。共產党解救它。張曉忱沒有破產。
鞍山解放了,他怀着恐懼心情在1948年4月1日,筹劃了鍋模、吹風机、熔鉄爐等机械設备,和其餘三家,在鉄西南十道街共同開办了一个同聚鉄工廠。張經理回憶当時的心情說:「那時候我雇了10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全是幹一天活給一天錢。当時我是抱着幹一天算一天的态度的!」
三年过去了,我國國民經济恢復了;「抗美援朝」勝利了,祖國固若盤石;規模宏大的建設事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了:这一切動人心弦的丰功偉業,敎育了張曉忱,他經营企業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1952年,在政府协助下,同聚鉄工廠和勝利、瑞丰鉄工廠合幷成利民鉄工廠,有19名工人每年可以生產民需生鉄鍋27万个了。
学習總路綫,張曉忱副經理更明確了向社会主义前進,这是大势所趨。当記者問到他在走公私合营的道路以前,思想是否有过什麽矛盾時,他說:
「有啊!在新中國这样的社会裏,我的兒子長大了靠自己的劳動是可以生活得很好的,但是目前他还小。我的企業和國家合营以後,如果自己老了不能工作,或者合营後人多了,政府再不給我工作怎麽办呢?还有,要把我的300多分工薪降为100多分怎麽办呢?这一連串的問題像繩子一样在我腦子裏打了許多結;可是在瀋陽听了傳達毛主席指示以後,我腦子裏的繩結被解開了。」
从瀋陽回來,張副經理就同鉄工業全行業的經理共同醞釀,提出了申請,于1月16日被批准为公私合营企業了。1月19日,他們抬着大「囍」字,和走上合作道路的手工業者、私营企業工人排成的行列一起,到市人民委員会等机關去報喜。1月20号这天淸產核資,張副經理一直忙到下半夜兩點鐘。
張曉忱副經理今後决心当一个好的自食其力的劳動者;为擴大社会主义建設資金,他幷把放在家裏的一个五馬力电滾和八間半廠房,都投到了公私合营的企業裏。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徐鉄棟
责任者
张晓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