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樂的日子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803
颗粒名称: 在欢樂的日子裏
分类号: D047
摘要: 本文报道了鞍山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少数民族和老年人的喜悦心情,以及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忠诚。文章还提到了农民的集体庆祝和报喜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关键词: 鞍山市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内容

少數民族的心情
  在大会主席台的下面,人們被一支朝鮮族文藝隊伍表演的民間舞蹈吸引住了。这支文藝隊伍是二區文化館現組織起來的。这裏有学生,有合作社的社員,也有街道的幹部。在这支文藝隊伍裏,有20个妇女听說要在2月5日全市欢慶進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消息,便連夜赶製了美麗、多釆的金絲絨朝鮮族的妇女服裝,朝鮮族靑年妇女程永順等6个人,昨天一夜沒有睡覚,做出了美麗的衣服,今天就穿着这件漂亮的衣服,参加了大会。二區李三台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朝鮮族靑年妇女張东秀等3名社員,現从很远的盤石縣赶回來,参加了这个慶祝大会。
  三喜臨門
  一位白髮老头,扶着老伴,参加了昨天的慶祝大会。他們望着炞炮响連天的人海,笑着說:「可眞進入社会主义社会啦!回去赶快把这喜事寫信吿訴在苏联学習的兒子。」这位老头名叫刘慶林,是三區判甲爐村自然屯人,今年60多歲了。
  2月3日,他听說城裏要開大会,急忙跑回家,对老伴說:「咱們福气可眞不小:赶上社会主义啦!这是毛主席領導的好啊!」老太太不像老伴喜形于色,而心裏早已胸有成竹,她連夜收拾衣裳,準备参加大会。鄰居知道这件事,都着慌了,說:「不行啊,走40多里路,会累坏你們呀!」老太太說:「我一定要看看慶祝進入社会主义的大会!」
  第二天早晨3點多鐘,她叫醒了老伴,跟村裏的人一塊赶路。在道上小伙子和姑娘們不断地攙扶着这兩位老人。
  進鞍山了,这老兩口在初春陽光的照耀下,望着会場的紅旗人海說:「咱們1月裏入了高級社,在鞍鋼作电工的兒子又上苏联学習去了;今天又進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眞是三喜臨門,咱們也年輕了!……」
  肺腑之言
  主席台上,市農業劳動模范谷玉芝以兴奋和激動的心情,準备代表市郊數万集体農民向鞍山市的党、政負責同志報喜。
  彩旗映紅了她的臉,鑼鼓震撼着她的心,注視着台下人海、旗林,她思索怎样才能更完美地实現全市農民殷切的托咐。当她擎着象徵數万農民兄弟情意的報喜信,献給首長以後,从雷動的鼓掌声中回过身來,說出了一句肺腑之言:「从今天起,我們永远擺脫了貧窮困苦,天灾人禍再也难不住我們了!」这眞是全國億万農民的心情,当然也代表了鞍山市郊農民兄弟喜悅的心情。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程永順
相关人物
張东秀
相关人物
刘慶林
相关人物
谷玉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