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包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775
颗粒名称: 鞍山——包头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鞍山钢铁建设公司部分技职人员和工人热切期待支援包头钢铁基地建设的情景。他们怀恋美丽的鞍山,憧憬新的钢铁基地——包头。当得知将派人去包头支援建设时,许多人主动报名参加。他们表示不怕困难,对在和平环境下建设有全国人民支援充满信心。参加包头建设的青年人希望在祖国的建没事业上开出光彩灿烂的花朵。一位原本打算在春节回农村结婚的工人,毫不犹豫地决定不去结婚,全力投入到包头的建设中。文章最后表达了鞍山和包头日益紧密联系的展望,两地在人们心中将变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关键词: 鞍山市 工业 经济部门

内容

近來,鞍山鋼鉄建設公司部分技職人員和工人一談話就把鞍山和包头联在一起,越談越津津有味。
  我走進小白樓一个龐大的屋間,聚在这兒的幾十个人正在一刻不停地整理各种东西。一个矮小的靑年,头戴哥薩克式皮帽,一進屋就高喊起來:
  「吳科長,你也上包头去!」
  「是呵,上包头去!」
  「老上級,咱們一塊上包头去,太美了!說不定到那咱們能在一塊工作呢!」
  很多人的視綫凝聚在他倆身上。人們为去支援包头建設感到幸福、驕傲。
  建設鞍鋼的人們怀恋这美麗的鞍山,当他們走出这鋼鉄的心臟,眺望鞍鋼上空的濃烟,都覚得异常香甜;但,勤劳勇敢的建設者們更嚮往和憧憬那新的鋼鉄基地——包头。
  包头,这个富饒美麗的草原上的城市,虽然距离鞍山那样遙远,但是鞍山的建設者們对它已不感到生疏。那兒的塞外草原、風雪,人們感到很親切。伍烽煌,这个不怕任何困难的祖國好女兒,去年剛从朝鮮回來,参加鞍山的建設。当她知道組織上將要派人去包头支援建設,她主動報了名。人們說那兒是塞外,風沙大,生活条件不好,伍烽煌說:「就是怎样困难也不能比在朝鮮困难啊!我們是在和平环境下建設,有全國人民支援,我們还懼怕什麽!」黃貴荣的爱人現在正脫產学習,她要每天照顧小孩,可是她幷沒有因此動搖去包头的决心,她坚决要求把孩子放在長期托兒所,一塊跟大夥上包头。她說:「人們在爭取第一批去包头,我怎能掉隊!」她爱人說:「你去支援新鋼鉄基地建設,我覚得光荣。孩子,我会很好照顧。」这次去包头的建設者,有很多工程師的爱人、孩子都留在鞍山,但他們毫無顧慮地說:「我們从包头建設的筹劃裏,已經淸楚地看到那兒的远景;不久,那兒也像今天的鞍山!」
  参加包头建設的靑年人,他們要求讓自己的美麗靑春,在祖國的建設事業上開出光彩燦爛的花朵!土建公司的瓦工白顯桂,原打算在这个春節,回到在吉林省寬甸的農村結婚。但当他知道將要去包头建設新的鋼鉄基地時,他絲毫沒有猶豫,給家寫了封不回去結婚的信,他說的很懇切。他眞沒有想到家裏母親会寫來这样的信:
  顯桂:
  你來信說,你們要到祖國第一个五年計劃的重點之一的包头去建設新的鋼鉄基地,我們都非常高兴。你提出暫不結婚的理由很正確,鳳琴也同意暫不結婚,她很希望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顯桂,如果春節不可能回來,那你不要有什麽顧慮,就到包头去罢! 母親
  1月31日
  参加祖國新的鋼鉄基地的建設該是多麽光荣和自豪!就是自己的家裏都覚同样光彩。
  鞍山和包头,从今天起將日益緊密联繫起來!
  鞍山和包头,虽然相隔千里,但这兩地在人們心中將変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