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規劃鼓舞了倪家台村農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526
颗粒名称:
規劃鼓舞了倪家台村農民
分类号:
F323.5
摘要:
本文讲述中国山村倪家台村及其居民在艰苦条件下克服贫困,通过合作化运动和全面规划,制定了发展规划并实施生产计划的情况。文中提到了农田变化、水利设施建设、果树栽种、技术措施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以及村民展开辛勤劳动来实现富裕与美丽的愿景。
关键词:
倪家台村
生产计划
贫困克服
内容
第四區倪家台是千山山麓下的一个村莊,280家農戶1,778个人經营着千山河流兩岸2,097畝肥沃的土地。全村林木和天然林的面積有4,050畝,还有宜於造林的荒山野地和適合养蚕的柞樹也有2,600多畝。
靠山近水,風景秀麗,这是一个多麽好的地方啊!但是,以1950年为例,每人全年農副業收入平均才42元,大多數人粮食不够吃,靠賣柴过活。在合作化运動中,倪家台村和它所屬的四个自然村的農民們,決心战勝貧困創造他們的幸福生活。
在市人民委員会工作組的帮助下,倪家台村作出了今年的生產計劃和到1967年的發展規劃。12年当中,変旱田为水田的面積475.4畝,牲畜數量發展到395头,植樹258,000株和栽培果樹4,430棵。所有的技術措施和挖掘糞源,預防旱災等,都列入这个發展的規劃裡了。農民們为这种發展的远景,幸福的將來高兴,1957年的農副業總產量,將達1,370,817斤,全部收入是159,389元,較1955年就可提高1.13倍;到1963年,倪家台村就変成滿山果木,粮谷成倉的村莊了。
1956年是执行全面規劃的第一年。也是从貧困到富裕的第一步。今年的生產計劃中,僅変旱地为水田的面積就有275.4畝,办法是:利用千山水源開电井一眼,灌漑150畝農田;花菓山下打井三眼和利用河流可灌漑125畝,每畝按800斤計算,即可增產226,000斤粮食。全部產量可達1,058,308,每垧地的單位面積產量將較1955年提高59%。各种農作物產量的總收入達到120,481元,可比1955年提高0.61倍。
現在,倪家台村組織起來的農民,为創造幸福美麗的將來開始辛勤的劳動了,倪家台社主任崔尙祚說:「我們貧困的山村就要変成富裕的樂園了。」農民們的生產情緖从來也沒有这样高,一批一批人在冷風刺骨的天气裡,到山上打石,另一批人開始打井,更多的男女靑年,也在積肥打柴,轉入生產的高潮了。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吳鼎
责任者
王凌
责任者
崔尙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
倪家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