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大家庭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241
颗粒名称: 在祖國大家庭里
分类号: D09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祖国大家庭中,许多民族地区发生了积极变化,文盲村变成了文化村,农耕技术得到改进,少数民族人民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 文盲村 文化村 农耕技术 改进

内容

文盲村変成了文化村
  甘肅省同心縣囘民聚居的張家套子村,解放前幾乎沒有識字的人。現在,除了11个耳聾眼花的老人以外,人人都認得字了。全村27个学齡兒童都上了学,60多个成年人,大半都能認得一、二千字,其餘的也能識得三、五百字。在1952年到1955年三年当中,村里農民从報上和通俗書本上学会了选种、培地埂等10多种新的耕作技術,使这个干旱山村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直接地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高黎貢山上,聚居着大約有78,000多景頗族人民。到現在,那里的階級分化还不很明顯,少數地區開始出現的地主經济也只佔有很少的土地;而且那里有大量的肥沃荒地可以開墾。根据这种情況,中共雲南省委員会決定用國家大力援助的方式,直接地、逐步地引導他們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1953年以來,自治區人民政府就發放了大批款項,帮助景頗族人民改進生產,並且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集体開荒。到1954年,又在集体開荒的基礎上建立了4个農業生產合作社。去年,有3个社的粮食都比前年增產了40%到70%。今年,这个地區將要再建立23个農業生產合作社。
  完成土地改革的傣族地區鄕鄕都有了党支部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傣族地區,已經建立了一批中國共產党的農村支部,全區傣族農村鄕鄕都有了党的基層組織。参加新民主主义靑年团的各族靑年。已經有1,800多名。去年春天以來,中共德宏工委結合傣族地區的土地改革,開始有計劃地在農村中建党,到12月中,已經分批吸收了887个优秀的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農民入党。这批少數民族共產党員,都是在各項工作中經过長期培养具备了党員条件的農村積極分子。
  (据新華社消息)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