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个半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3784
颗粒名称: 在中國一个半月
分类号: TF758
摘要: 在参加全國靑年社会主义建設積極分子大会以後,苏联靑年代表团旅行了中國各地。在一个半月裡我們到了十七个城市,訪問了許多工廠、工地、学校、文敎机關,参覌了傑出的建築古蹟。到处我們都看到中國人民奋發的劳動,他們在共產党領導下,为建設社会主义貢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与能力。在一个新建的水电站工地上,我們認識了靑年隊長葉同志,他才二十四歲。他参加过中國人民解放战爭,受过伤。現在他是著名的水电站建築工人,他的英勇劳動的精神,帶動了許多工人。他們說要爭取提前四天完成年度計劃。苏联靑年代表团很願意和中國靑年会見。在中國一个半月的時間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我們感觸到了中苏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誼中的新的力量。
关键词: 鞍山市 炼钢厂 苏联

内容

今年九十月間,我作为苏联靑年代表团的一个团員到了中國。在参加全國靑年社会主义建設積極分子大会以後,苏联靑年代表团旅行了中國各地。在一个半月裡我們到了十七个城市,訪問了許多工廠、工地、学校、文敎机關,参覌了傑出的建築古蹟。到处我們都看到中國人民奋發的劳動,他們在共產党領導下,为建設社会主义貢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与能力。
  中國靑年積極参加新生活的建設。在一个新建的水电站工地上,我們認識了靑年隊長葉誠同志,他才二十四歲。他参加过中國人民解放战爭,受过伤。現在他是著名的水电站建築工人,他的英勇劳動的精神,帶動了許多工人。
  我在中國的鋼鉄中心鞍山呆了三天。煉鋼工人們熱烈欢迎我这个同行的苏联同志。这裡的廠長是曾揚淸同志。他是个有經驗的領導者,曾在苏联「查波罗什鋼鉄廠」实習过兩年。
  中國工人們非常關心苏联的生產經驗。头一天我介紹了馬格尼托哥尔斯克鋼鉄工廠平爐車間的先進生產方法。工人們提出許多問題。他們对煉鋼方法特別關心。
  談完之後,我到了一号平爐,和正在値班的李尙忠同志一起用八小時二十五分鐘的時間煉出一爐鋼來。这裡以前煉一爐鋼最短的時間是九小時零三十分鐘。
  当天下午我自己煉了一爐鋼。幾十个煉鋼工人都站在周圍,注意地学習苏联快速煉鋼法。有些煉鋼工人下班後不回家也來看我工作。这爐鋼用七小時五十五分鐘煉出來了。中國朋友們都熱烈祝賀我的成績。
  不久之後,我到了上海,从報上知道鞍山煉鋼工人採用了我們工廠的生產經驗,取得很大成績。一号平爐的煉鋼時間比規定的煉一爐鋼的計劃時間縮短了三小時零十分鐘。兩天之後又出現了一个新紀錄。煉一爐鋼只用七小時,比計劃時間縮短了三个半小時。我給鞍山的煉鋼工人們打去了賀电,很快就收到了他們的兩封回信。一封是廠長曾揚淸寫的。他說:所有这些成績有力地証明了苏联先進經驗对我們的帮助是很大的。为了祖國的福利,我們將要更好地工作,以便更快地走向社会主义。請問候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煉鋼工人們。另一封信是一号平爐全体同志寫來的。他們說要爭取提前四天完成年度計劃。
  在重慶、上海、太原的鋼鉄廠裡,我也都介紹了苏联煉鋼的先進經驗。
  苏联靑年代表团很願意和中國靑年会見。中國靑年總想多知道些苏联靑年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
  在中國旅行中,我們到处都看到了中國共產党和政府对劳動人民的關怀。我們看到了新的工人俱樂部和美麗的公園。在上海我們还訪問了專門給紡織工人和机器製造工人修建的曹楊新村。这裡还有文化宮,幼兒園和公園。我們到过这裡的工人住宅。
  在中國一个半月的時間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我們感觸到了中苏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誼中的新的力量。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