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積極地有計劃地領導農業合作化運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800
颗粒名称: 必須積極地有計劃地領導農業合作化運動
分类号: F306.4
摘要: 今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題目是「必須積極地有計劃地領導農業合作化動」。中國共產党七屆六中全会(擴大)根據毛澤东同志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吿通过的決議,是党關於農業的社会主義改造的偉大綱領,是党在过渡時期總路綫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農業合作化動正在全國範圍內發展起來。这個方針的徹底实現,对於農業合作化動的發展和鞏固,对於整個農村各方面工作的密切結合和全面改進,都是有重大意義的。毛澤东同志在他的報吿中特別指出应該隨時檢查工作、隨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关键词: 鞍山市 农业合作社 运动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二十二日消息】今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題目是「必須積極地有計劃地領導農業合作化運動」。摘要如下:
  中國共產党七屆六中全会(擴大)根據毛澤东同志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吿通过的決議,是党關於農業的社会主義改造的偉大綱領,是党在过渡時期總路綫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我們全党的任務,就是必須按照这個決議,積極地有計劃地領導農業合作化運動,使我國五方万農民能够擺脫資本主義的威脅,堅決地沿着社会主義的道路,逐步地走到繁榮幸福的社会主義社会。
  目前農業合作化運動正在全國範圍內發展起來。在这個時候,所有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功或失敗、办好或办壞的決定性關鍵就都在於各級領導机關的工作了。因此,各級領導机關和領導工作人員都应該採取積極的態度,切实加强对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全面的有計劃的領導,要在目前農業合作社大發展的基礎上,保証把農業合作社眞正办好。
  毛澤东同志的指示和党中央的決議都一再地强調說明了「全面規劃、加强領導」的方針。这個方針的徹底实現,对於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和鞏固,对於整個農村各方面工作的密切結合和全面改進,都是有重大意義的。
  「全面規劃、加强領導」的方針的一個中心要求,是要使農業合作社办得又多又好,也就是說,要數量和質量相結合。而爲了達到这個目的,就必須認眞地做好建社以前的準備工作。毛澤东同志在「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文中指出:「要在一個省、一個專區和一個縣裏面建設一批新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必須事前做好許多的準備工作。这些工作大体是:(1)批判錯誤思想,總結工作經驗。(2)在農民群衆中,有系統地和反覆地宣傳我党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方針、政策和办法。在向農民作宣傳的時候,不但要解釋合作化的好处,也要指出合作化过程中会要遇到的困难,使農民有充分的精神準備。(3)按照实際情況,擬定全省的、全專區的、全縣的、全區的和全鄕的發展農業合作化的全面規劃,从其中擬定年度規劃。(4)用短期方式訓練办社幹部。(5)普遍地大量地發展農業生產互助組,並且只要有可能就促使許多互助組互相联合起來,組成互助組的联合組,打好進一步联合起來建立合作社的基礎。」只有做好这些準備工作,才能使合作社办得又多又好的問題得到基本的解決。
  一切準備工作都必須以充分的調查硏究作基礎。最近河北省石家莊地委在進行農業合作化的規劃工作中得到的初步經驗是「要摸淸四個底」,这就是:一、摸淸現有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互助組的底,包括組數、社數、組員數、社員數、成分和思想情況、增產情況等;二、摸淸社外農民的底,包括社外貧農、新中農和老中農中間的上中農和下中農,还有地主、富農以及反革命分子的戶數、人數和情況;三、摸淸群衆思想的底,包括積極要求入社的、中間立場的、思想落後的各种情況;四、摸淸骨幹分子的底,包括共產党員、靑年团員和其他群衆積極分子的具体情況,計算办社的骨幹分子有多少。摸淸了这四個「底」,就可以比較準確地做出具体計劃,並且有充分的把握去实現它,而不至於落空。許多地方根據充分的調查硏究的結果,制定了分批分期地發展和鞏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具体計劃。
  大体說來,在農業合作社發展的速度問題上,全國除了某些边疆地區以外,按照基本完成半社会主義的農業合作化的標準可以分作三种地區:在多數地區要在今後的三個冬春,經过三次波浪式的發展和鞏固;在一部分少數地區只要在今後的兩個冬春,經过兩次波浪式的發展和鞏固(其中個別地區只要一個冬春,一個波浪);
  在另一部分少數地區就要在今後的四個到六個冬春,經过四次到六次波浪式的發展和鞏固。这樣,全國除了某些边疆地區以外,到一九六零年就能基本上完成半社会主義的農業合作化的計劃,就是說,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計劃必須是整個農村工作計劃的一部分。所謂全面規劃,不但是要对某一地區的合作化問題作出通盤的計劃,而且是要对这一地區的各种農村工作以合作化爲中心作出通盤的計劃。首先,合作化的計劃必須同發展農業生產的計劃相結合。同時,还要進一步把農村中的其他各項工作計劃通通結合起來,進行眞正的全面規劃。各地不但应該作出全省的、全專區的、全縣的、全區的、全鄕的關於合作化分期实行的計劃和農業生產計劃,並且应該从工業、交通運輸業、手工業、財政、金融、貿易、文化敎育、科学、衛生、軍事、政治、法律等方面,从党組織的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以及从靑年团、工会、婦女联合会等群衆团体的工作方面,制定配合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全面規劃。有不少地方党委在这個工作中已經有了較好的經驗。例如中共甘肅省皋蘭縣委早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就提出了「皋蘭縣的三年發展計劃」,应該說它是一個富有理想的大胆的全面計劃的榜樣。这個計劃首先詳細分析了全縣的基本情況;然後提出「關於大力地全面開展互助合作運動的計劃」,其中包括農業互助合作的發展計劃,發展供銷社、信用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計劃;然後提出「農業的基本建設計劃」,其中包括發展水利、水土保持、林業計劃、農具改良和生產資料供应的計劃;然後提出「抓住主要增產關鍵,完成農業增產任務」的各項詳細的指標;然後又提出「文敎、衛生、電訊、交通事業也要隨着發展」的計劃,最後提出「加强党对於農業社会主義改造的領導」問題,其中不但規定了党的組織建設、培养和訓練幹部的計劃,並且还規定了合併區鄕充实縣和鄕的領導、加强生產企業部門的領導工作等等。这個計劃充滿了生氣勃勃的全面建設的精神,是値得效法的。全面規劃的產生过程,可以由上而下地提出大体的要求,然後由下而上的逐級討論制定,河北省多數地區就是这樣做的。
  做好準備工作,做出了全面規劃,農村中合作化運動就可以走上健全發展的軌道。但是,在这個基礎上还必須加强及時的領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指出:合作社的發展工作要同合作社的鞏固工作互相結合。必須在建社以後進行一系列的整頓工作,不是一年整頓一次,而是一年整頓兩次到三次,以便達到不斷地提高合作社質量的目的。毛澤东同志在他的報吿中特別指出应該隨時檢查工作、隨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做到这一步,就叫做加强了領導。做到这一步,各地方關於農業合作化運動的計劃就一定能够正確地、完滿地实現,而全國五万万農民也就一定能够順利地走上社会主義的光明大道。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