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呼倫貝爾草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635
颗粒名称: 今日的呼倫貝爾草原
分类号: S812.8
摘要: 本文讲述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之一,位于黑龙江省西边。草原上有一百多万头大小牲畜,包括著名的三河马和三河牛。牧民们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牲畜数量连年上升。草原上还有两个著名的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草原上已经有一千多个临时季节性互助组、三十多个常年互助组和两个生产合作社,还有三十多个国营牧场。人民政府在草原上加强了对牧民的医疗卫生,改变了从前牧区人口逐年下降的情况。草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海拉尔有利用畜产品加工的乳品、皮革等地方工业,生活和文化上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天然牧场 国营牧场

内容

内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天然牧場之一。它在黑龍江省的西边,它的西北和西南是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草原中間有條鉄路,北京到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在这裡經过。草原上还有兩個著名的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这個大草原的名字就是从这兒得來的。
  在这富饒的草原上,放牧着一百多万头大小牲畜。这裡面有全國聞名的身体高大駿美、乘輓兼用的三河馬和產奶量比較高的三河牛。幾年來,牧民們積極發展畜牧業生產,牲畜連年上升。今年四個牧業旗又得到丰收,共繁殖了各种牲畜四十二万多头,成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現在,草原上已經有一千多個臨時季節性互助組、三十多個常年互助組和兩個生產合作社。还有三十多個國營牧場在推動着牧業生產。草原上現在正是打秋草、抓秋膘和準備过冬的季節,幾百台馬拉打草机整天在草原上奔馳。在冬季牧場上,已經出現了一座座用木材造成的圈棚,这是牧民準備定居用的。
  解放後,人民政府在草原上加强了对牧民的医療衛生。現在草原上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產婦都实行了新法接生,在每個苏格(區)、巴嘎(村)都有了婦幼保健站和接產員,根本改變了从前牧區人口逐年下降的情況。草原上已經有二十多個小学和一所中学,有一千多個牧民的子女在这些学校讀書。
  草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海拉爾,有利用畜產品加工的乳品、皮革等地方工業。牛乳化学工廠在產乳的旺季裡,每天可以收幾万斤鮮牛奶,像这樣大量收購牛奶的工廠在全國还是第一個。有一座規模宏大的肉類联合加工廠正在建設中。牧民們到这個草原城市來,生活和文化上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滿足。他們在这裡能够看到電影和戲劇。一所專供从草原上來的牧民住宿的牧民招待所最近已經建成,另外还在修建一座電影院和一座國營商店。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事件

1955年10月9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
黑龙江省
相关地名
内蒙古自治区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