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反革命集團分子的醜惡面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1344
颗粒名称: 胡風反革命集團分子的醜惡面目
分类号: D564
摘要: 中美合作所這個特務機關裡出來的綠原在給胡風的信中,曾稱讚路翎說:「他是懂得怎樣鬪爭的」的確,爲了反黨、反人民、反革命,路翎不僅會非常陰險的,在解放前後寫的小說和劇作中,汚衊黨、工人階級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且也具備了一般反革命分子那種潛伏在各個革命工作崗位上,進行挑撥離間、造謠汚衊進行破壞等陰險伎倆。一九五〇年三月,路翎鑽到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後,兩年多時間,他利用了一切機會,處心積慮地汚衊領導,打擊進步同志,挑撥領導與群的關係,製造分裂。不但使戯曲事業遭到無可挽回的損失,也使黨和人民政府的威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彭柏山就是這樣「頂住」華東,保護胡風反革命集團的。
关键词: 鞍山市 反革命集团 胡风

内容

路翎
  中美合作所這個特務機關裡出來的綠原在給胡風的信中,曾稱讚路翎說:「他是懂得怎樣鬪爭的」的確,爲了反黨、反人民、反革命,路翎不僅會非常陰險的,在解放前後寫的小說和劇作中,汚衊黨、工人階級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且也具備了一般反革命分子那種潛伏在各個革命工作崗位上,進行挑撥離間、造謠汚衊進行破壞等陰險伎倆。
  一九五〇年三月,路翎鑽到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後,兩年多時間,他利用了一切機會,處心積慮地汚衊領導,打擊進步同志,挑撥領導與群衆的關係,製造分裂。他公開罵領導是「不學無術的人」,罵一個交代了自己的歷史問題,靠近了黨,表現得很積極的靑年是「投機分子」,罵黨團員:「積極是表面的,是假的。實在的內心裡,都是汚七八糟。」罵一個團支部書記是:「表面上積極,但靈魂有陰暗的一面,有個人主義的東西在哭泣。」
  路翎常常惡意地散佈這樣一些別有用心的話:某人與某人都是黨員,是一派;某人與某人是非黨人士,又是一派。企圖把黨和群衆分開,「我們有兩個院長。一個是從延安來的,一個是從大後方來的。他們在爭奪靑年宮的寳座。」企圖打擊領導威信,造成領導之間的隔閡、糾紛。
  一九五一年,劇院裡同時排演兩個劇本,一個是老舍寫的「方珍珠」,一個是蘇聯的「保爾·柯察金」。路翎首先誹謗「方珍珠」,說它「壞極了」。接着,他又以「保爾·柯察金」的導演是黨員,「方珍珠」的導演是非黨人士來露骨地進行挑撥,這就不能不給人以錯誤的印象:似乎領導上不重視「方珍珠」,因而引起排演「方珍珠」的導演、演員等對領導的不滿。而路翎却就如他寫信給胡風所說的那樣「幸災樂禍地高興」起來。
  「三反」的時候,路翎突然地表現得積極起來了,參加討論,又參加會議。爲什麽他突然積極了呢?原來他和胡風分子謝韜在中國人民大學所採取的手段一樣,陰謀打算藉「三反」的機會來攻擊領導。在一次會上,路翎說是「代表」他所在小組發言。但是,談的却是他個人的惡意地對領導的攻擊。其中說到有一次,領導上在上海工廠去體驗生活,却住在百老匯大樓,是「滑稽的官僚主義」。這完全是路翎的揑造,相反,那次路翎也去了,正是他不願下工廠,要住在百老匯大樓的。在「三反」期中,路翎暗中同胡風通信,彙報自己反革命活動的情況;請敎對黨和領導進攻的策略。
  路翎還在劇院幹部中公開散佈汚衊工人的言論。在上海工廠體驗生活時,他就公開說:「在會議上,在車間,誰不表現積極呀!這是假象。你到工人家裡去看,喝了二兩酒,罵老婆,打孩子,發發牢騷,燒香化紙,那才是最眞實的,帶有本質意義的東西。
  去年文聯主席團開擴大會議時,路翎和胡風一唱一和,在會上大肆詆毀文藝界的領導,氣熖十分囂張。可是不久,路翎却又在劇協召開的討論胡風問題的座談會上,作了假檢討,企圖再欺騙人。就在這個時候,路翎却和胡風在開秘密會議,討論和指揮他們反革命集團分子如何欺騙黨,如何退守以待反攻。路翎還特地到中國靑年藝術劇院,指使曾和他通同一氣的某演員,代他指揮上海的一個胡風分子要他作假檢討。
  這就是路翎進行反革命活動的一個側面。這也就是胡風、綠原稱讚路翎的「才華」和「懂得怎樣鬪爭的」伎倆。
  彭柏山
  彭柏山,就是那個被胡風稱爲「友人」,譽爲「在華東可以頂住」的傢伙,他是胡風反革命集團分子之一,在我們黨的機關中,軍隊中,政府機關中,都曾經竊取過相當重要的職務,因此,他可以利用職權,配合其他胡風分子,進行反革命活動。
  胡風集團十分仇恨革命作家的作品,他們見到一部受到廣大讀者歡迎的作品,就瘋狂地用各種手段來進行打擊和扼害。彭柏山就經常利用竊取的職權運用這種手段的。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話劇「英雄的陣地」曾在上海演出,一九五四年,上海又曾擧行華東區話劇會演。「英雄的陣地」歌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集體英雄主義和整體觀念,對上海人民來說是很有敎育意義的,而會演更是上海和華東區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大事。「解放日報」爲了擴大這些演出的影響,帮助觀衆更好地理解這些劇作的現實意義和提高藝術欣賞能力,都曾經及時地組織了評論文章。那些評論文章如能及時發表,對觀衆欣賞這些劇作是有帮助的。彭柏山就利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長的職權給評論「英雄的陣地」的文章扣了個「公式主義」的帽子,不准發表。對於評論話劇「種橘的人們」的文章,批上:「不能正確反映黨的意見,」又是一個不准發表。彭柏山就這樣假借黨的意圖來扼殺對革命作家的宣傳工作的。
  像胡風仇視民族文化遺產一樣,彭柏山一爬上華東文化部副部長的「寳座」,首先開刀的便是民族戯曲。「戯曲報」被停刋了,華東京劇實驗學校被解散了,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娃娃劇團也被弄得流離失所了。此外,彭柏山還曾經公開對報社記者說:「京劇沒有前途,讓它自生自滅好了。」這種公開違抗黨的政策的話,在戯曲界曾引起很大的混亂。不但使戯曲事業遭到無可挽回的損失,也使黨和人民政府的威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彭柏山利用竊取的職權,還積極掩蓋胡風反革命集團的罪惡,爲胡風分子大開方便之門,使他們得以鑽到革命隊伍裡來。他曾廣泛遊說和活動,安揷胡風分子;他還要介紹胡風入黨哩!
  一九五四年八月,「解放日報」根據上海文藝工作的具體情況,準備比較有系統地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分子在上海出版的一些主要著作和劉雪葦的反動文藝思想,可是剛剛發表第一篇文章,就遭到了彭柏山的打擊,他在座談會上指責「解放日報」批評胡風分子冀汸的小說「這裡沒有冬天」時,沒分淸「界綫」,因恐怕「解放日報」編輯部沒有領會他的「領導意圖」,於是又急急忙忙「駕臨」「解放日報」編輯部,發佈了明確的「指令」,叫以後不要再搞這樣的批評了。
  一九五四年九月,「解放日報」又發表兩篇文藝雜談,批評了盤踞在新文藝出版社的胡風分子的反動思想和行爲,於是彭柏山又馬上出頭,批評了解放日報一位作文藝工作的負責同志,後來在彭柏山的打擊和阻難下,使得原來準備向胡風分子進行鬪爭的「文藝雜談」發稿計劃被取消了。以後不久,「解放日報」又約了一篇批評路翎的小說「求愛」的論文,指出這篇小說公開侮辱了自己的民族,歌頌了蔣介石,不是文藝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編輯部把排國了的小樣送給彭柏山看,彭柏山看了後,找不到什麽藉口,乾脆批了兩個大字——不發。彭柏山就是這樣「頂住」華東,保護胡風反革命集團的。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