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522
人物姓名: 王贞文
人物异名: 字:介石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1266.pdf
出生年: 1893年
卒年: 1943年
籍贯: 内丘县冯村

传略

王贞文 (1893—1943) 字介石,内丘县冯村人,生于绅士家庭,为人忠信,仗义疏财。早年曾从事小学教育,为义校施舍田地40亩,免费教育全村儿童。民国9年(1920)大旱,颗粒无收,村民饥荒,他将家存积粮分给村民度灾。邻村来求粮者也让其满意而归。农忙时,把家中一头大牛拴在家门口,无偿提供无牲口的农户随便牵去使用。民国19年(1930),山东一匪首侯福宝,纠集百余匪徒盘踞在宋村,经常四处掠抢,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一次县警备队王伏山带队南巡,行至宋村河滩,其枪枝全被侯福宝等土匪抢去。此后,侯福宝更加猖獗。王贞文会同吴村的李如兰、北良村的石振周,于民国24年(1935)2月联合成立了内丘县东南民众自卫团。王贞文为团首,李如兰、石振周为副团首,枪支由几个大户摊出,团丁200余人。4月13日傍晚,土匪到北良村抢劫,被自卫团击退,王贞文考虑匪徒决不会甘心,就迅速串联周围13个村的民众,连夜将宋村匪点包围,双方激战一夜,至次日十一点,全歼匪徒百余人,匪首侯福宝被击毙。从此卫民团名声大振,附近村民纷纷加入,团丁由200多人增加到500余人,有枪400余支。“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邢台、内丘一带。国民党中央军残部100余人在邢台西北潭村扰害村民,王贞文闻后率团去围剿,将其赶跑,获战马数匹。民国27年(1938)初,以杨秀峰为首的共产党冀西游击队的宣传队一行20余人,到内丘南部开展敌后工作,与王贞文的民团发生冲突。杨秀峰为争取这支地方武装,派李艺林等去吴村会见了王贞文,向他讲解了共产党的“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革命道理。尔后杨秀峰又在临城赵庄亲自接见王贞文等人。王贞文于民国27年(1938)12月15日率团在吴村召开的抗日救国大会上,宣布内丘东南民众自卫团正式加入冀西抗日游击队。这支地方武装被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十一旅三十团,成为太行山区的主要抗日力量之一。后因工作需要,王贞文、李如兰留守冯村搞地下联络工作,王贞文任联络站站长。民国29年(1940)2月,晋冀鲁豫辖区政府任命王贞文为辖区参议员。王贞文长期做地下革命工作,被敌人密探得知,民国30年(1941)秋后的一天早晨,内丘城的日伪宪兵20多人突然闯到冯村抓捕王贞文。王贞文迅速逃往村外,敌人就将王贞文的大儿媳、大女儿及表兄赵国贞抓到内丘城。日伪托人带信讯逼王贞文缴出枪支。王贞文说:“身可杀,户可烧,边区政府赋予的抗日武器不可缴。”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革命工作,王贞文得了肝硬化病,于民国31年(1942)3月病故,享年50岁,葬于故里。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