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908
颗粒名称: 一、教育发展
分类号: G639.2
页数: 2
页码: 621-622
摘要: 1951年9月,柏乡县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1953年,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领导体制,开办社会主义中学。初二停开政治课和外语课;语文分汉语课和文学课。1956年固城店高小招收戴帽初中班。柏乡初级中学扩招为4轨制。柏乡县初级中学招高中班,更名“河北柏乡中学”。开设政治、语文、代数、几何、理化、史地、体育等课程,学制3年。从秋季始教拉丁字母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1958年驻驾村、北江村各成立1所民办初级中学。同年初中取消《生理卫生》课程。
关键词: 教育 发展情况 柏乡县

内容

1951年9月,柏乡县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1953年,柏乡县师范学校合并到宁晋县师范校后,原柏乡县师范学校改建为柏乡县初级中学,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历史、地理、体育、美术等课程;初二开设《中国革命常识课》,学制三年。1953年,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领导体制,开办社会主义中学。初二停开政治课和外语课;语文分汉语课和文学课。1956年固城店高小招收戴帽初中班。柏乡初级中学扩招为4轨制。1958年,固城店高小戴帽初中班改建固城店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固中)。柏乡县初级中学招高中班,更名“河北柏乡中学”(以下简称柏中)。开设政治、语文、代数、几何、理化、史地、体育等课程,学制3年。从秋季始教拉丁字母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1958年驻驾村、北江村各成立1所民办初级中学。同年初中取消《生理卫生》课程。
  1960年,固中的初中升学率和升学人数名列邯郸专区第一,同年扩招为四轨。1961年,因经济困难,柏中的高中班合并到隆尧县一中。同年驻驾村、北江村两所民办初级中学停办。1962年,国民经济好转,柏中增招单轨1个高中班。1963年固中恢复双轨制,各校按照《全日制中学试行工作条例(草案)》,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生产劳动,课程设置,体育卫生等方面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67年柏乡县“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柏中、固中的学生停课闹革命,到全国各地进行“革命大串联”,组成红卫兵宣传队,开批斗会,把部分老师当作“臭老九”和“牛鬼蛇神”批斗。1969年柏中、固中解散。全县实行“高中不出社,初中不出队”。中学一律下放到社队办,复课闹革命,同年全县计高中11所,初中37所,开设语文、数学、工农业基础知识、毛主席著作(“老三篇”)等课程,实行开门办学,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到工厂、农村拜工人、农民为师,请老贫农管理学校,请工农兵到校讲课,打倒“师道尊严”、宣扬“读书无用”论。组织文艺宣传队排练文艺节目,“斗私批修”、“批林批孔”。响应毛主席号召“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初中和高中的学制一律改为2年,原柏中、固中高、初中的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回社后,在全县混编了14个高中班,不升学,毕业后劳动两年,由生产大队和贫下中农推荐(出身成份好,思想觉悟高的“根正苗红”的青年上大学、中专、“社来社去”)。
  1972年恢复柏乡中学,招收高中生,1973年扩为4轨制。1974年,后三里铺、北大江、正元寺、南滑等7个村办起高中,65个村的小学内附设初中班。1976年柏中增招初中生(体育班)。
  1977年高考恢复了,各校逐步转入正常教学秩序,由于所设课程和学制与高考的知识范围悬殊大,以及“文革”后几届高中毕业生都要升学。导致“大办复习班”,1979年,中小学试行全日制十年制,开设课程有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发展简史等政治课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1980年开设英语课。1981年中学学制改为6年,数学课改为代数、几何课。1983年,固城店公社中学与固城店中学分设。固中为完中,固城店公社中学只招收初中。同年,全县调整办学格局。采用毕业停招和关停的办法,保留了3所完中、9所初中。初中和小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校推广封闭办学新经验,南马中学首先试行毕业班封闭教学,中考成绩显著。之后,内步、龙华、王家庄也先后采用,教学质量提高较快。1992年城关中学的高中班并入柏中,1993年柏中初中生毕业停招。1994年固中高中并入柏中。1995年全县拥有1所河北省重点高级中学和11所乡(镇)初级中学,高中在校生960名,初中在校生7,784名。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