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人民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78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民政协
分类号:
D627
页数:
4
页码:
568-571
摘要:
本章记录了柏乡县人民政协发展情况,包括发展概况、政协委员会及主要工作。
关键词:
政协
委员
柏乡县
会议
内容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柏乡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于1949年10月25日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具有人大、政协的双重职能,是建国初期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一种过渡组织形式。1950年1月、1952年3月、1953年4月分别召开第二、三、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7月,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直接过渡为人民代表大会,政协职能取消。到1984年4月,县级未设政协机构。
1984年5月22日,中共柏乡县委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召开柏乡县第一届政协委员会议,选举产生政协柏乡县常务委员会,为县级常设组织机构。从1984年9月,柏乡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起,政协委员开始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代表一起共商全县大事,健全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
政协柏乡县委员会,三年召开一届,每届大会均设主席团,其历次会议,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后改为五年一届。县政协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委员、秘书长组成,下设办公室。
第一届政协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5月29日召开,设提案、文史、三胞(台湾、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科技咨询4个工作委员会,与会委员35名,其中,党政界11名,文化教育科技界10名,工农界5名,宗教、少数民族界3名,工商、经济界3名,侨属、台属界3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柏乡县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政协柏乡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今后工作的报告》,通过了第一次会议各项决议,选举产生了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并设秘书处、办公室负责会务和机关日常工作。1984年9月20日、1985年4月28日、1986年4月9日,分别召开政协柏乡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二、三、四次会议。
第二届政协委员会 1987年4月10~21日,召开了政协柏乡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设提案、祖国统一、文史3个工作委员会,与会委员73名,其中,党政界15名,文艺、教育、科技、卫生界16名,工农界24名,宗教、少数民族界1名,工商、经济界12名,侨属、台属界5名。选举产生了本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了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会议各项决议。之后,于1988年3月4日、1989年2月22日,分别召开政协柏乡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二、三次会议。
第三届政协委员会 1990年3月22日,召开政协柏乡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设提案、经济建设、文史科技、祖国统一4个工作委员会,下置工交、农业、财贸、文教、卫生、祖国统一6个工作组。与会委员90名,其中,党政界22名,文艺、教育、科技、卫生界33名,工农界13名,宗教、少数民族界7名,工商、经济界9名,侨属、台属界6名。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之后,1991年4月23日、1992年2月29日分别召开了二、三次会议,每次会议均列席人代会,听取、讨论、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通过本次会议决议。
第四届政协委员会 1993年1月6日,召开政协柏乡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设提案、经济建设、文史、祖国统一4个工作委员会,下设工交、乡镇企业、财贸、文化教育、卫生、祖国统一6个工作组,与会委员105名,其中,党政界25名,文艺、教育、科技、卫生界35名,工农界18名,宗教、少数民族界7名,工商、经济界15名,侨属、台属界5名。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之后,1994年3月23日、1995年3月19日召开二、三次会议,每次会议均列席人代会,听取、讨论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工作报告》,通过会议决议。
第三节 主要工作
县政协自成立以来,政协主席参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五套班子联席会议,政协委员列席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就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提出意见和批评,充分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柏乡的经济发展服务。
1984年5月~1995年3月,政协柏乡县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共收到委员提案423件,审查立案259件,作为建议案处理164件。每次会议前,将提案卡发给委员,委员写出议案交政协提案委员会审查,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将提案直接交有关单位承办,对同类提案较多的,将有关单位负责人召集起来,集体交办、督促。对重点提案,交县有关党政领导,责成职能部门处理,办理结果均向政协委员会书面答复,一式两份,一份留政协,一份送提案人。同时,每年县政协还有计划地组织委员搞专题调查、视察,调查和视察的范围涉及柏乡县改革和建设的诸多方面,如农业、工业、交通、水利、教育、财贸、养殖、乡镇企业、廉政建设等。1989年,政协委员“对小里岗的开发利用”和全县“村村通油路、村村街道硬化规划”,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论证,然后以提案方式提交县委、县政府。此项提案被采纳后,“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成为县乡政府的共识,1986~1995年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多方投资700多万元,按四级标准修通了118个村,共计106千米乡级油路。
1991年,县政协整理出版了《柏乡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县政协委员、河北省书法协会会员刘银汉,不顾80多岁高龄,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工笔小楷,抄写了清乾隆本《柏乡县志》,使已将破烂的古书得以准确清楚的保留。
县城西街的侯凤林,从台湾回来探亲,恰逢生日,政协领导与有关委员登门祝寿。向他介绍了县情和解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之后,请他参观了旧城改造工程和部分县办企业,侯凤林感动不已,表示要为家乡建设尽力献策。
1994年12月,县政协组织委员视察了第一批实现小康村的三个乡(镇)的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工作,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编出“简报”送交县委、县政府。
养鸡是县委、政府“5568”工程(见县委重大决策)的强项,是柏乡县富民强县战略举措之一,全县人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1995年初,受饲料价格上涨和禽蛋价格下跌的影响,全县养鸡业出现了大面积滑坡。局势不稳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县政协及时组织委员到西汪乡、南鲁乡的养鸡重点村、专业村和大户中进行调查,使养鸡户消除了思想顾虑,放心饲养,避免了由于停养而造成损失的结果。
附:参议机构
据民国《柏乡县志》载:清朝末年,柏乡县设自治局,旋复取消。宣统二年设自治预备会,宣统三年取消。民国初年成立会员议事会,杨尉坤为议长,民国3年取消。民国13年复立,设议长、副议长、议员。后改为参事会,设会长、副会长。民国16年取消。民国20年(1932)成立县自治预备会,作为各界人士议政机构,设主任,管理其一活动。30年代末,日伪统治时期,自治预备会解散。
40年代初,县抗日政府为更好地引导各届群众参加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参政议政。成立了柏乡县参议会,褚雄任议长、罗安维为副议长、张望溪为秘书、王喜春、王书其、白刚木为参议员。参议会成立后,组织各界群众宣传抗日政府的正确主张,响应抗日政府的号召,为抗日救国献计献策。1942年,日伪推行“强化治安”加紧大扫荡,县参议会解散。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