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75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4
页数: 7
页码: 539-545
摘要: 本章包括第一节柏乡县总工会,第二节青少年组织,第三节妇女组织,第四节农民组织,第五节工商业联合会,第六节文联,第七节抗美援朝分会。
关键词: 团体 群众 柏乡县

内容

第一节柏乡县总工会
  一、组织机构
  1950年2月3日,中共柏乡县委和邢台地区工会批准成立了柏乡县总工会。1958年12月后,柏乡县总工会先后并入内邱、隆尧两县的总工会。1962年2月1日恢复柏乡县总工会。“文化大革命”期间,“红代会”取代了县总工会。1973年7月7日恢复柏乡县总工会。1995年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入会职工4936人,占职工总数的95%。
  二、历次代表大会
  柏乡县总工会历次代表大会简况表
  三、基层组织
  1950年县总工会成立后,建立了搬运小组、县社小组、铁工厂小组、棉花加工厂小组、建筑小组、农场小组等17个工会基层组织,发展会员540人。1956年全县基层工会发展到42个,会员600多人,占职工总数75%。197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工会组织的指示,对全县基层工会进行整顿、恢复基层工会39个,会员1122人,占职工总数的25%。1979年基层工会组织达到67个,会员2,960人,占职工总数的75%。1995年基层工会增至110个。会员达4936人,占职工总数的95%。
  四、主要活动
  1951年县总工会领导全县职工恢复发展生产,巩固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搬运工会工人集资成立了职工业余剧团,义务演出90场,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1965年各级总工会在恢复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1976年县总工会组织全县职工参政议政,搞技术革新,开展技术练兵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79年,县总工会领导工会会员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85年县总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对基层工会组织整顿建家的六条标准”,普遍整顿,使其办成名符其实的“职工之家”,对全县基层工会班子充实、调整和整顿,在67个基层工会中,建成合格“职工之家”59个。1987年县总工会先后组织职工开展“双争一创”、“班级对手赛”、“班级升级赛”、“流动红旗”、“我为厂长献计、经济效益比高低”等活动。1991年县工会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质量、品种、效益年”,开展了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做主人、挑重担、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引导全县职工“上质量、增品种、争效益”。1991年和1995年县总工会分别在“五一”期间举办了“联合运动会”。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柏乡县委员会
  1939年5月,柏乡县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会。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7月经过试点和对“青救会”整编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柏乡县委员会。1957年5月27日,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柏乡县委员会。1958年12月,柏乡县原辖区设立柏乡、固城店人民公社“共青团委”。1961年5月,柏乡县原辖区又划归隆尧县管辖,建立了柏乡工委共青团委。1962年1月,共青团柏乡县委员会重新成立。
  (一)基层组织1949年10月设3个团区委。1950年8月改设2个团区委。1953年4月,设27个乡(镇)团委会。1958年12月~1961年5月,柏乡县辖区内设2个公社团委会。1962年恢复10个公社团委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共青团组织工作瘫痪。1967年12月,县革委会政治部群团组织负责团的工作。1973年上半年恢复共青团柏乡县委。1984年3月设立2镇8乡团委会,另外,在工厂、农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还设团总支和团支部等基层团的组织。1995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团委15个,团员7,012名。
  (二)历次代表大会1950年8月至1995年底,柏乡县共青团共召开10次代表大
  (三)主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团县委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投入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人民公社化活动。1958年团县委组织扫盲。白阳乡被命名为青年文明乡。60年代,组织全县青年学雷锋做好事。1965年,团县委领导全县团员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文革”开始后,团组织停止活动。70年代初,团组织逐步恢复。组织带领全县团员青年积极开展学大庆、学大寨劳动竞赛活动。1976年底,全县基本恢复了各级团组织,团的工作步入正规。1983年,团县委组织农村青年开展“五大能手”劳动竞赛,并根据团中央号召在全县开展学科学、学文化、学张海迪活动。1984,年团县委根据团省委统一布置,“修万里路,植万里树”,1985年,团县委引导农村青年带头科技致富。1986年,团县委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总结树立了内步乡南大江村建立红白事理事会,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典型经验,并在全县引导青年和广大群众节俭办红白事。全县各级团组织还开展了青年婚前婚后系列化教育活动。1988年,团县委筹集资金建立了柏乡县青年娱乐厅,丰富了团员的文化娱乐生活。1991年,团县委在青农战线上开展争做“双能”青年活动。青工战线上开展“三个一”活动。1992年团县委广泛组织了农村青年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南鲁乡东南鲁村青年农民张士宾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标兵。1993年团县委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五举兴邢”活动,县食品厂青年厂长李润林被邢台团地委命名为邢台地区五举兴邢青年标兵。同年团县委销售希望工程奖券4.5万张,金额4.5万元。团县委和县委宣传部联合创办了柏乡县第一家歌舞厅(后解散)。1994年,团县委组织的“奔小康建功活动”中涌现一批青年致富标兵,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柏乡中学青年教师赵树森经团县委宣传推荐,当选“首届邢台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团县委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年5月,在柏乡中学举办全县中学生爱国主义演讲会;6月组织了庆“六一”1,000名少先队员宣誓仪式,11月组织了“热爱家乡、知我柏乡”知识竞赛。年底,团县委经多方争取省、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同意出资10万元在我县内步乡北大江村建立全县第一所希望小学。
  二、少年先锋队
  1953年,全县101所小学全部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少年儿童队改称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1966年全县有少先队员4,708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少先队停止活动,少先队员改为红卫兵。1978年7月恢复少先队。1995年,全县有少先大队133个,队员17,450人,辅导员790人。
  60年代初,广泛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和读书活动。1978年少年先锋队恢复后,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务的“五爱”教育和学雷锋、创三好、争戴小红花活动。1987年5月28日,我县召开第一次少代会,出席大会代表971人。代表全县17,000名少先队员,选举产生了少工委,由一名团县委副书记担任少工委主任。1995年底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队员179人,辅导员46人。
  第三节妇女组织
  一、县妇女抗日救国会
  1939年5月,柏乡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成立。1942年,侵华日军对冀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四二九”铁壁合围。因白色恐怖,柏乡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停止活动。1945年11月,柏乡解放,恢复建立柏乡县妇女救国会。
  二、县妇女联合会
  1949年7月,柏乡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改为柏乡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6年10月,改称为柏乡县妇女联合会。1958年12月撤销柏乡县建制,柏乡县妇联随之撤销。1962年1月恢复柏乡建制,柏乡县妇联会重新建立。“文化大革命”初,县妇联停止工作。1973年,县妇联恢复建立。
  (一)历次妇女代表大会自1949年7月至1995年底,共召开妇女代表大会10次。
  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1949年7月,柏乡县召开了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柏乡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
  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1950年9月,在柏乡中学礼堂召开了柏乡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大会主要内容是发动妇女走出家门,破除封建陋习,参加生产,学习文化,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会议选举出了本届妇联委员7名,主任、副主任各1名。
  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1956年3月,在柏乡戏院召开了柏乡县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大搞试验田,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大会选出了本届妇联委员5名,主任1名。
  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1963年,在柏乡县戏院召开了柏乡县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大会主要内容是号召妇女节约度荒,大搞生产自救。
  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1966年5月8日,柏乡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1973年5月11日,柏乡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在柏乡戏院召开。主要内容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选举产生了柏乡县第六届妇女委员会。
  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1980年2月,柏乡县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在柏乡戏院召开。主要内容是:紧跟党中央,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学经济、学技术、学管理,在新长征中发挥半边天作用,选举产生了柏乡县第七届妇女委员会。
  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1983年5月,柏乡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城关镇会议室召开,主要内容是号召妇女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破旧俗,立新风,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搞好计划生育等。选举产生了柏乡县第八届妇女联合委员会。
  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1988年12月,在县招待所召开柏乡县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发扬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全面提高素质,积极投身改革和四化建设,为振兴柏乡经济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了柏乡县第九届妇女联合委员会。
  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1995年5月26日,在县法院会议室召开了柏乡县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围绕县委“富民、强县、升位”的奋斗目标动员全县妇女投身经济建设,为柏乡小康建设做出贡献。大会选举产生了柏乡县第十届妇女联合委员会。
  (二)基层组织基层妇联组织为区、乡(镇)、人民公社妇女联合会。1949年10月,全县设3个区;1950年3月,全县由3个区调整为2个区,各区均建有妇联会;1953年4月,全县将2个区划为27个乡(镇),同时撤销区妇联会。1956年9月,全县将27个乡(镇)合并为11个乡(镇),均设妇联会。1958年12月,柏乡县建置撤销,1962年1月恢复柏乡建制后,全县下设10个人民公社,各人民公社均设妇女联合会。1984~1995年全县10个乡(镇)均设妇女联合会。
  (三)主要活动1939年5月柏乡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成立后,发动妇女抗日救国,宣传抗日,为游击队站岗放哨、送信。解放战争时期,县妇救会由秘密转向公开,她们发动妇女宣传“男女平等”、“妇女翻身”“土地改革”等政策,提出了“解放区大生产,男女老少加油干,有吃有穿有子弹,前方打仗没困难”的口号,县著名妇女干部郭孟女同志亲自领导了四街两关及周围11个村的土改工作,并帮助这些村成立了农会。
  为支援全国解放,县妇联会组织妇女参加拥军支前工作。开展了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拥军支前活动。
  1943年,《冀南日报》曾三次刊登了柏乡县妇女的事迹。1950年郭孟女同志,到北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模范妇女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接见,邓颖超还送给郭孟女绿呢布、茶杯、肥皂等生活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妇联组织带领广大妇女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广大妇女送夫送子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很多妇女积极踊跃参加互助组、合作社。1953年南阳乡杨桂姐一个月为国家织布10匹,在她的带动下,有95个妇女给国家织布450匹,110个妇女为解放军做军衣1650件,鞋552双。同时,全县800名妇女参加识字班,学政治,学文化。1954年县妇联与司法机关配合,利用集日、群众大会,宣传新婚姻法。
  进入80年代后,县妇联会组织全县妇女,开展多种经营和争建好家庭活动,全县20,000余名妇女投入商品生产,占妇女劳力的62%,经营项目280多项,涌现出女厂长、女经理10人,女技术人员109人,114个脱贫致富的女专业户。
  第四节农民组织
  1938年8月,农民抗日救国会成立。进行反扫荡和在农村开展减租减息、雇工增资运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农民抗日救国会解散,各村成立了农会,开始领导农民,划分阶级成分,分土地、斗地主。后来,农会改称农团。1951年,各村农团解散。1964年,在“四清”运动中,各人民公社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各村设贫协主任和贫协代表。1967年后,相继召开了几次贫协代表会,派贫协代表管理学校。各乡村学校均有一名贫下中农代表参加领导班子。1975年,县贫协解散。此后,县未设农民组织机构。
  第五节工商业联合会
  1946年成立柏乡县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工商联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是民间的对内对外商会。1954年5月30日,召开工商联代表会议,成立柏乡县工商业联合会。会议选举张凤山为主任。主要任务是推动工商业者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逐步把私营企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轨道,推动会员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1955年工商联通过在县城内召开全体工商户大会,使个体工商户共计认购国家建设公债102,101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商业联合会停止工作。
  1994年5月,柏乡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恢复成立,并召开了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一名会长、6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7名常委、31名执委。到1995年共发展会员127名,并在10个乡镇分别建立分会。办会宗旨是: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团结工商业界,发挥本会的优势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力量。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桥梁。
  工商联在统战部的指导下,做好非公有制工商企业代表人士的政治思想工作,对他们进行团结、帮助、教育引导,教育他们爱国、敬业、守法,多数会员能遵纪守法,按时交纳会费,积极参政议政,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活动。1995年,据不完全统计,仅捐资修路、捐资修校二项就有10余万元。如企业家王英聚捐资修路1.5万元,另外还在本厂安排贫困户子女上班。
  第六节文联
  柏乡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于1991年成立,受县委、县政府领导,是全县文学艺术爱好者组成的群众团体。业务上受县委宣传部和政府文化局指导,设主席、副主席。下有作家、书法家、民间文艺家、画家等协会,1995年有会员48名。
  第七节抗美援朝分会
  1951年柏乡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831名干部群众报名入会,分会成立后,动员全县人民,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款,支援朝鲜战争。1953年分会自行解散。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